当前位置:

“花式标题”不该套在名家经典头上

来源:红网 作者:曲征 编辑:王俞 2018-04-24 23:03:43
时刻新闻
—分享—

  23日是“世界阅读日”,记者发现,如今不少大师的经典作品套上了“花式”标题,像《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笙歌唱,阑珊处孤独向晚》《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这些标题乍一看很像网络上经常读到的“晋江体”言情小说,但是,这其实分别是著名文学大师朱自清、徐志摩、周作人的作品集。(4月24日《齐鲁晚报》)

  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给一些文学大师的作品书籍封面上印上长长的花式标题,已经不是新鲜事。除了以上看似言情小说的标题之外,还有很多名人作品也套上了“花式标题”。诸如沈从文的小说散文集封面标题是《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胡适、鲁迅的名家精品文集标题分别是《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贾平凹、史铁生等人的经典散文集取名为《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诚然,阅读市场在发生变化,人们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的东西,喜欢一些带有新潮、前卫气息的东西,“晋江体”“鸡汤体”似乎更能够刺激他们的阅读兴趣。面对阅读市场越来越不景气的现实,出版商故意给名人著作在标题上换上一套包装,看上去无可厚非,但是后果与隐患却是不容忽略的。

  一则,名人著作尤其是文学大师的著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们那个时代的气息与印记,其著作是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描写与感悟,是对那个时代的评说、鞭挞甚至控诉。那个时代的环境,那个时代的景物,那个时代的情感,那个时代的感受,怎么能用“晋江体”“鸡汤体”等网络语言色彩浓重的标题来体现?将具有当代色彩的标题嫁接在反映过往时代的内容上面,很明显是不伦不类。这样的标题,对青少年极易形成误导,极易混淆时代背景,造成时序上的错觉。

  二则,阅读市场的萧条,购书欲望的降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焦虑的原因,有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冲击,有许多人过度依赖手机而忽略阅读纸质书籍的大环境影响,等等。所以要激活人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带动书籍市场,必须对症下药,不能指望给名著起一个花里胡哨的标题。

  面对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理,作为起着文化引导作用的出版部门,本该冷静地坚守文化阵地,以精致、精心、精妙的态度,出版文化精品,以精品带动人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扭转目前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可是,出版部门自己也“浮躁”起来,自己也“急功近利”起来,那么,文化引导作用如何体现?自己都毫不犹豫地投降了,如何坚守阵地?

  三则,花式标题会对本来热爱名著的受众产生误导。面对花式标题,他们会误认为这本书不过是肤浅的言情小说或者鸡汤美文,阅读欲望会大打折扣。曾经看过一个笑话,说是有人将《红楼梦》标题改成了《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水浒传》改成了《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以前认为这不过是笑谈,但是在“花式标题”横行的语境之下,谁能保证这种笑谈不会变成现实?当一名喜欢名著《红楼梦》的读者,走进书店想买一本《红楼梦》的时候,他看到的却是一本标题为《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故事里的男人将作出怎样痛彻心扉的抉择》,他会想到这是名著《红楼梦》吗?他还会掏钱购买吗?

  从这个角度说,花式标题其实是个双刃剑,说不定会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

  文/曲征

来源:红网

作者:曲征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4/24/46116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