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科书式执法”彰显“镜头下”执法自信

来源:红网 作者:邵亚男 编辑:张兴诚 2018-05-21 21:45:40
时刻新闻
—分享—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上海民警的一段被称为“教科书式执法”的视频曝光之后,得到大量网友点赞。在这之后,又有不少媒体晒出贵州省毕节市交警队员检查酒驾时的一段执法视频,被称为“教科书式执法第二集”。(5月21日央广网)

  近年来,公安执法形象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类似被网友点赞的“教科书式执法”视频已有多例。规范执法、习惯在“镜头”下执法逐步成为常态。

  为什么需要“教科书式执法”?就是需要民警在执法实践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进行一定的行为规范。当民警执法遭遇群众围观拍摄,在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民警要自觉接受监督,敢于在“镜头”下执法,习惯在“镜头”下执法,用执法记录仪记录现场,对违法人员进行警告、管理,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

  首先,执法机关在镜头下执法,能够更好地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而提升执法效能;其次,在镜头下执法,可以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有力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再就是,在镜头下执法也是对民警合法权益的一种保护。群众用镜头和监控录像将民警严格、规范的执法行为记录下来,一旦出现警民冲突,将会成为帮助执法人员自证清白的有力证据。

  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履行执法职责的公安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公众媒体和自媒体多重监督的现实背景下,执法人员应当勇于担当、严格执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也要规范执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当然,群众在行使作为公民的监督权时,不能因为“博眼球”等目的对拍摄的视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权力习惯了在镜头下运行,就习惯了在监督下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科书式的执法”就是为了更积极地直面无死角的监督环境。让警察习惯在镜头下执法,与其说这是一种执法细节和规范的要求,不如说它是新的执法理念的重塑。

  执法过程接受民众的拍摄和监督,其实与执法的标准化、专业化、阳光化有着同一价值指向。在现实中,因执法过程不够透明,程序存有争议,而影响警民关系、自伤执法公信力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它既导致警方难以自证清白,也容易衍生公众的习惯性质疑情绪。而拍摄执法变为常态化,无疑是化解这种尴尬的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办法。

  我们要求执法人员在“镜头下”执法,对他们的执法行为进行“教科书式”的培训,既是保证执法的规范严谨,也是维护群众的利益。而我们广大群众在面对执法人员时,是不是也能少一些胡搅蛮缠,把花样繁多的抗法收起来,把法律意识提高起来,做一个守法公民,维护好和谐的警民关系。

  文/邵亚男

来源:红网

作者:邵亚男

编辑:张兴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5/21/46337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