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室摄像头是“鸡肋”还是“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张莹 编辑:田德政 2018-05-25 22:10:2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教室内的摄像头被“黑科技”加持,再次引发网民新一波讨论。杭州第十一中学引入一套“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教室里的组合摄像头,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以及害怕、高兴、反感、难过、惊讶、愤怒和中性等数种表情。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课堂实时考勤、行为记录等数据,以此来考评课堂效果。(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教室内安装摄像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时时监督学生的行为,在教室内、教学楼内处处安装摄像头,不留一点死角。这样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监督学生在教室内的活动,防止学生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及其他意外的发生。但出发点不是借口,教室内安装摄像头到底是否合情合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学校的这种行为最大的不妥之处就是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权。学生在这样的监视下,失去了隐私和自由,须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压抑真情实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学生难免会感觉不自在、不舒服,在不舒服和不自在的状态下,学习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提倡学校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与教室里安装摄像头是不同的。学生在某个公共区域出现是短暂的,监控的目的也只是维护公共安全,不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但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却是对每个人的动作都不放过。如今,教室内的摄像头再次升级,甚至建立了“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收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日常表情,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考评课堂效果,听起来似乎是煞有介事,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也只是无关痛痒的“鸡肋设计”。

  学习再好的同学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上课睡觉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成绩差。这样将学生的表情、行为分类,就是把学生当做机器人了。而利用收集的表情进行大数据分析来考评课堂效果更是不科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在下午第一节课时候的状态肯定不如上午第一节课的状态,刚刚做完课间操或者上完体育课之后的状态肯定也不如平时,所以学生状态不好未必能够与课堂效果差划上等号。

  科学技术虽然能为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高科技产品并不适合所有场合。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需要用心交流、感染,这些不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能完成的。况且学校不是科研所,比的不是谁的设备更先进,而是谁的教育管理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文/张莹

来源:红网

作者:张莹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5/25/46383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