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烂尾的“尬厕”尴尬了谁?

来源:红网 作者:胡波 编辑:田德政 2018-06-28 00:09:29
时刻新闻
—分享—

  “厕所革命”让群众用上了卫生的厕所,坚决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但媒体的记者调查发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不断出台相关方案及措施的农村改厕,在一些地方却“变了味儿”,出现了半吊子的“尬厕”——在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部分农村在厕所改造中出现了“半拉子”工程,黄土地里,白色的厕所蹲坑格外显眼,却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被媒体称为“尬厕”,备受质疑。(6月25日中国之声)

  白色的厕所蹲坑格外显眼,没有围墙也没有顶棚,这样的“方便”之地实在不方便。出现“尬厕”,当地解释是由于财政资金有限才导致厕所建设烂尾。这样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财政拿不出钱“事难办”也是事实。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

  “尬厕”源于决策失误。根据媒体调查了解,在娄烦县凤凰村,全村常住村民也就20来户,却配套建设了八九十个蹲坑。计算一下,平均每户人家4个蹲坑,这是不是“过多导致烂尾”呢?为什么会出现厕所与住户“匹配不平衡”的现象?很显然其背后就是当地决策者“贪多嚼不烂”的治理思维。

  事实上,现实中类似的现象并非孤例。一些地方为了大兴水利,在山坡上挖很多挖蓄水池。相关领导不听群众意见,还解释说水池在山坡上,水想流向哪里就流到哪里,方便灌溉。可事实上呢?耗资数巨大的“高山蓄水池”,因为没有水源,一遇大旱,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不仅不能灌溉,而且因为不能利用,疏于管理,短短几年时间就被泥沙填埋平了。让国家财政资金打水漂。

  现实中,个别基层领导在执行上级政策时,不是想的如何科学化、利民化,而是认为表现的“机会来了”,轰轰烈烈搞大呼隆,搞为了跑偏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出现二十多户人家,修八九十个“蹲坑”,就像农户种花生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尬厕”被媒体报道以后,引起娄烦县相关部门的重视,当地正视媒体的监督,组成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县爱卫办组织、乡镇配合的整治领导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如此立行立改,值得肯定。一方面,对“20多户人家配80多个蹲坑”的始作俑者要刨根问底追责,对其中不作为的干部要问责;另一方面,要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坚决防止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层领导“拍脑袋”“想当然”。这样,烂尾现象才会越来越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多。

  文/胡波

来源:红网

作者:胡波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6/28/46649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