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勒夫的“两不配”是最好的失败感言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2018-06-29 22:03:38
时刻新闻
—分享—

  说好世界杯进入16强赛才开看的,卫冕的德国队岌岌可危,让我忍不住,看了德韩比赛的下半场。打满90分钟,仍然是0比0,可在央视解说的嘴里,“德国队只差进一球”,仍然是不变的信念。

  但眷顾德国队的上帝偷偷在变脸。

  补时阶段,韩国人把战火燃到德国队门前,混战之中,捅进一球。不一会儿,韩国人从自家半场打了个闪击,打中了德国队的空门。2比0。

  央视解说无可奈何,好像是喃喃自语,“这结果,再没什么悬念了。”

  真正的球迷,不会怪解说有什么偏见,相信解说的不由自主,代表了全世界主流球迷的心情。

  上届冠军队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怎么说也不可能被韩国队干掉吧。但结果就这样无情。

  韩国队英雄般的出局,和德国队落寞的退场,都是预料中的场景,我没有多看。因为两句话,让我回头看了看德国队主帅勒夫,这位在大战落败后,显得比队员们冷静、刚毅的男子汉。

  他说:“我们确实不配世界冠军,我们不配进入下一轮。”

  获败致辞其实很多,如向国人和球迷道歉,如陈述本队也是有机会的,等等。

  勒夫讲了这些没有,我不知道,就他的“两不配”,一定会赢得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对德国队主帅面对惨败的敬佩。

  究竟敬佩勒夫的什么,我一下子说不明白,但我瞬间想起了另外一个具象——古罗马废墟,这个在一个多月前,我奔赴万里去凭吊的最重要的罗马古迹。

  它的前身,是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舞台上的“冠军”,当初雄霸地中海沿岸的伟大帝国。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历史的某一具体时点,它毁灭了。

  当时的罗马毁于一旦,没有经过激烈的防御战,没有轰轰烈烈的死。既没有火焰,也没有惨叫,无声无息。一句话,并没有我们东方某些朝代灭亡时的那样悲壮,那样不甘,而总有让后人铭记的可敬可叹的殉道者。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毁灭前半个世纪时,曾经遭遇过一次外敌浩劫,帝国发出过悲叹痛惜声,而最终走到尽头的这一刻,整个罗马一片寂静,没有人为它去拼命,甚至随后的史书,都没有记载古罗马亡于何月何日,只知道是公元476年。

  在此之前的622年(即公元前146年),罗马消灭劲敌迦太基(现突尼斯)时,指挥攻城战役的著名战将小西庇阿,经过三年围攻才拿下顽强的对手,面对它的盛极而衰,他说,“我们正在见证荣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伟大瞬间,可是充满我心目中的不是胜利者的喜悦,而是终有一天,罗马也将迎来同样时刻的悲哀。”

  然而,比迦太基强大得多,在全世界影响深远重大的罗马,却没有这个“伟大瞬间”。

  一个伟大帝国,竟然死得如此平庸。我从另一本书中找出了答案。比罗马帝国没有“伟大瞬间”让人索然无味不一样,这个答案让人意想不到,让我沉思。

  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慕洛斯面对日尔曼人的兵临城下,竟然毫不惊慌,悠然养鸡。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产逃奔,容忍不耻之徒趁火打劫。

  后来史评家说,这个皇帝其实是洞悉历史的智者。如果大车必然要翻掉,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他顺应历史,不去逆行。于是,他与帝国当年的铁粉们同样淡定如出一辙。当他深感帝国危在旦夕之际,他坚守皇位,就是怕别人按一般逻辑来挽狂澜于既倒。

  因为他懂得,如果拼命抢救于无救,才是人间最大的悲剧。

  不知是否巧合,罗马帝国的生死,竟与诸多罗马皇帝的生死观吻合。那么多皇帝,没有一个像中国古代帝王那样,想活又气数已尽,该死又死活不愿,被称英明帝王的,几乎都在晚年祀求长生不老。而罗马皇帝,不是战死,就是被暗杀,一旦人老了行将就木,决无苟延残喘的乞求,有的拒绝无效的医治,有的干脆绝食而亡。

  远望这片废墟,它前世的终结是如比不按我们东方人的逻辑进行演义,其背后有这么一个皇帝的“不作为”,这何尝不是一笔特别的精神财富,仿佛让人有某种豁然开朗。

  诚然,德国队不敌韩国队,“败相”并不似罗马毁灭那样难看,却也是英雄末路,“无可奈何花落去”。事到如今,不再会视为天大的遗憾。

  但是,如何认知自己和历史潮流,如何面对失败和直面死亡,德国队主帅勒夫与当年的罗马末代皇帝,难道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么?

  对比起欧洲人,国人要么陶醉于实力悬殊的侥幸取胜,要么寄希望精于算计的苟且偷安;要么幻想着不切实际的千秋万代,要么对不可挽回的过往耿耿于怀。

  有的事业垮了,人生毁了,或者遇到坎坷和挫折,好的归结为运气而认命,不好的怨天尤人,退出了江湖,恨不得重来一次,直至死不瞑目。

  像勒夫那样,不管过去多么强大,此刻,承认自己“不配”,“这般表现理应被淘汰,德国这次输得彻彻底底”,未从“魔咒论”中找台阶,不丢面子,不失风骨,让我们看到了德国队重新开始的信念之火已经燃起,看到了他们还将重返足坛之巅的未来不会太远。

  眼下的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其输赢进退的规则,大体与世界杯并无二致。我们既要有韩国队1%的希望去尽100%努力的拼劲,更要有德国队直面失败、坦呈原形、重新再来的勇气。“不认输”不是失败或失利者的唯一态度,却可能是走向死胡同的诱饵。

  与足坛不一样的是,高考对于“00后”这一代人,它早已不是惟一改变人生的独木桥,考上不再是必须,名校不再是唯一,我们只是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只要我们(包括家长)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00后”就有许多可以选择的人生路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6/29/46671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