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日新 编辑:田德政 2018-07-02 22:34:28
时刻新闻
—分享—

  2008年6月份,竹泓木船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5月份,“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永干上榜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如今,竹泓木船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产品远销国内各大旅游景区,出口到日本、荷兰、德国等海外十多个国家。(7月2日《经济日报》)

  “隔河千里远,出门便用船”,船自然成了水乡人家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竹泓木船”是穿行在水乡的船中的精品,其“造船绝技”非普通木工匠人所能为之,是经过几代人心传口授,纯手工操作,严守十道工序:选料、断料、破板、打麻、填灰、油船……其中仅油船一项就分为上底油、罩面油、打晒油三个步骤,完全体现了中国民间技艺的“工匠精神”。竹泓的钉造船只,以小巧的农船、渔船和渡船为主。

  曾记否,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匪夷所思的是,如今有着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随着城镇化的进展急剧消亡。那些源于民间、兴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的民族民间工艺早已衰败。各地的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在悄然消失,各种方言的戏剧在逐渐湮灭,地方的各种工艺在逐渐失传,地方的各种特色食品都在变易。骑楼、古镇、老寨、艺术都在消失,人们在建筑千篇一律的高楼,吃着千篇一律的食物,听着千篇一律的噪音,整个世界正趋向大同。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其实,对于民间工艺的传承,“非遗传人”的坚守固然重要,但与时俱进的开发和创新尤为可贵。竹泓木船被精明的竹泓人经营得如火如荼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竹泓木船的“非遗传人”周永干,多少年来,他不仅耐得住清贫与寂寞,默默地坚持并坚守着千百年的祖传技艺,而且在继承发扬竹泓木船传统技艺和造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极大地促进了竹泓木船制造行业的发展和木船制造文化的传播。目前,他研制开发的城市环卫木船、旅游景区画舫、观光休闲木船、龙舟等多种新型的木船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观光旅游木船更是远销日本、荷兰、美国、德国等。2017年,竹泓镇生产各类木船13000余条,总交易额达5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近4亿元,带动了竹二村及附近村村民800多人就业。

  乡土有界,文化无疆。政府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固然重要,有法律作后盾,人们的保护传承就名正言顺。更重要的是企盼社会多涌现一些像周永干一样的耐得住清贫与寂寞,默默地坚守并大胆创新的“非遗传人”。只有他们的坚守和创新才能更好保护和传承,让民间工艺获得新生和发展。

  文/林日新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日新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02/46690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