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变了味的假期游学何时休?

来源:红网 作者:秦小青 编辑:张瑜 实习生 程昱媛 2018-07-10 23:07: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70后、80后家长针对子女教育观念的变化,游学市场增速明显,形成假期游学热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热本无可厚非,但同时,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7月10日新华网)

  《史记·春申君列传》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中国古代的学子外出游学原本是为了到教育发达的地区,学习未接触到过的知识,拓宽视野,结识平日里难以见到的名师硕儒。而如今除了少部分国内游学,人们更青睐的是跨国性质的出国游学,如一些名校互相合作或是其他非官方机构与博物馆、学校等合作,开设游学课程或夏令营等其他体验类项目。虽然形式、内容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学习新知。

  古人讲求“云游四方”,由于古时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游学之人十分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常不远万里去当面请教,为的是知识获取与人生体验。而如今网络发达、国际交流密切,游学本应更加便利,但现实却成了走马观花,意义颇丰的游学活动到头来成了一场旅游,教育效果自然也达不到期望。好好的游学怎么变了味?

  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是原因之一。市场上对于游学机构的资质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游学活动的实施主体和承办主体也定义不清。因此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混乱态势。常常出现培训机构、旅游APP与非专业其他机构合作的现象,这种“层层外包”的做法所带有的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

  另外,家长之间互相攀比也是一大原因。花钱送孩子游学固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不能盲目攀比,一味追求价格昂贵,即使舍得花钱也要花对地方,要注意对机构进行筛选鉴别,多方面了解评价,不能让虚假宣传的商家钻了空子。

  如报道所述,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在美国,正规夏令营任教的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而相比之下,我国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则基本处于监管盲区。所以,一些普通旅游产品才敢在暑期明目张胆地贴上“游学”标签,伪装成游学产品,让家长们花费不菲,但实际上就是送孩子去国外的学校里走马观花地转一圈,并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学校历史。这种现象向来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只能是一个愿“坑”,一个愿挨,可如果家长能够慎重选择,也能从源头减少这类“伪游学”滋生的温床。

  “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如严复所言,游学是件有益身心、能提升自我的好方式,可人们在选择的同时也得警惕“伪游学”的现象。

  文/秦小青

来源:红网

作者:秦小青

编辑:张瑜 实习生 程昱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10/467593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