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只网红瓜,何以能改变一个县城

来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编辑:王俞 2018-07-12 22:36:59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浙江湖畔大学,阿里巴巴的脱贫半年报发布会上,上海市援疆干部、国家贫困县新疆巴楚县“香瓜书记”李永波表示:“三年时间,一个瓜改变了一个县城,三亩瓜田全家脱贫。”;将来希望借助物联网技术,像以色列那样用现代技术种瓜。(7月11日《杭州日报》)

  脱贫要钱。“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钱得到市场上去找。

  李永波说的这个“脱贫增收瓜”,即“巴楚留香瓜”,蹿红网络成为爆款,已有数年。最初是深圳市援疆社工刘敬文在微博上尝试推介,引发诸多大V关注,随后电商平台介入……而在此之前,这种当地农民在沙漠边缘种植的库克拜热甜瓜,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甜却卖不出去的境地。“巴楚留香瓜”的命名,也颇为机巧,既嵌入产地名,又依傍了脍炙人口的古龙小说人物名——“楚留香”;这助推了其品牌打造、网络推广,终极效果,就是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是就需求侧的刺激而言。

  而就供给侧而言,“巴楚留香瓜”种植也进行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目前当地虽仍有不少瓜农处于小农经济的散户种植状态;而“电商脱贫”介入后,除了帮忙打造品牌,还设定了“一藤两瓜”种植标准,正推进标准化农场模式。采用标准化农场模式,进行“流水线式”生产,既便于产品的品质把控——品牌塑造总是以品质把控为后盾的;更关键的是,能发挥出降低平均成本从而增收的规模效应。当地500户贫困村民由此收入从亩均400元提升到3600元,达9倍之多,即是明证。

  至于供需对接的销售环节,“巴楚留香瓜”则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并行不悖,并力推“订单农业”新模式。

  多年之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曾发声: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脱贫攻坚,脱农民之贫是重中之重!而一些农民又何以穷?借用经济学家叶檀一语:“只要是单门独户搞生产的小农经济,其弱势地位几乎是天生注定……”像“巴楚留香瓜”早前那样,卖不出去,农民当然赚不到钱;可有些时候,即便某个农产品丰收了也能卖出,农民却还是只增产不增收,甚至亏蚀,因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了。以往频频发生的“谷贱伤农”现象,就是佐证,当然这“谷”,有时会是白菜,或者土豆,抑或猪肉……归根结底即在于:小农散户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既议价能力上弱势,又信息弱势。

  而“巴楚留香瓜”,一只网红瓜,何以就能改变一个县城,带动颇多农民脱贫增收呢?“授人以渔”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电商脱贫”介入后,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了全方位的再造重塑。——就需求侧而言,借由品牌打造、网络营销,突破了地域限制,开拓了市场空间;就供给侧而言,农场化规模量产,降低了平均成本,提升了议价能力;就销售环节而言,推行“订单农业”新模式,则便于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准确研判消费趋势,对于稳定行情,防范跟风种植引发“瓜贱伤农”现象,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重要作用。

  “一个瓜改变一个县城”,不失为“精准脱贫”的一个样本。希望其他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也能够被发掘出来,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既给农民增收,也饱买家口福。

  文/于立生

来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12/467813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