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意见箱成“摆设”,开门纳谏别成“空谈”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实习生 邓琛 2018-08-13 21:11:59
时刻新闻
—分享—

  意见箱挂在距大门两米处,箱体上面蒙着一层灰,锁头已经锈迹斑斑,“肚子”里满是枯黄的树叶还有一条脏毛巾……这是媒体记者近日在杭州某社区大门外看到的场景。当询问往这个意见箱里投送意见建议多久能得到反馈时,社区工作人员答复“不知道”。(8月12日澎湃新闻网)

  本是用于征求公众意见建议的意见箱,在一些地方却彻底沦为“摆设品”,令人颇感可惜。这不仅是公共资产资源的浪费,更令群众又损失一条信息反馈渠道,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诚如媒体调查,造成意见箱成“摆设”的很重要原因在于群众“不想提”或者“不敢提”意见,但也应理性看到,随着电话和网络的深入普及,不少群众更乐意于电话联系或者媒体曝光,而很少采用写下一纸意见书投递这种相对复杂的办法。

  再者来说,随着“市长热线”“区长信箱”等政务服务平台的广泛运用,群众更愿意选择向上级领导反馈意见建议,因为群众认为这样才能让“领导重视”,问题能够得到更快更好解决。

  但是,这些相对客观的理由,也无法掩盖一些地方和单位对群众意见建议的“不重视”。近来媒体曝光过不少意见箱高高在上、难接地气,放在监控底下、让人不敢投递意见等现象,其实都是意见箱成“摆设”的促成原因。当意见箱变得让人“望而生畏”,群众自然敬而远之。

  意见箱成“摆设”,开门纳谏自然就成了“空谈”。“走基层”让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心靠得更近,但是否还有群众的真心话没说出来,谁也无法确切得知。意见箱的存在给了群众发表更多不同声音的平台,不管是在网络上发声,还是在现实中投信,这样的平台应该有更多合理使用。

  一方面,要对“意见箱”的设置和使用给予规范,放在什么位置、多久收集一次意见、谁来收集、如何有效保密和回复,这些都应以文件形式明确下来并予以公示,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针对群众的担忧、意见箱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问责追责体系,纠治不重视、不履职、不担当等问题,让意见箱真正发挥应有作用。第三方面,应组织人力定期对意见箱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杜绝意见箱成“摆设”问题的反复发生,让开门纳谏真正成为基层常态。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实习生 邓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8/13/47051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