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对舆论监督要摒弃“玻璃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丁乔 编辑:王俞 2018-08-25 21:56:08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12日,本报《一线调查》栏目对杭州西湖九溪景区旅游厕所存在“脏乱差”现象做了报道,景区随即开展厕所专项整治。次日本报对整改内容做了跟进报道。至此,一次正常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原本也就收官了。(8月24日《浙江日报》)

  然而,令记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整改报道见诸报端时,曝光景区问题的记者已经被记者群的管理员移出了微信群,原来的媒体联系人也不再回复记者任何微信。虽然整改已经收官,但是有关部门的态度反差,委实令人感到诧异。难道这是政府部门接受舆论监督的应有态度吗?

  舆论监督是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倒逼政府官员主动作为的有效举措。在很多舆论案例中,我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媒体记者没有介入的时候,有关部门和干部总是无动于衷,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媒体记者一旦介入,对有关事实进行了披露之后,不管是相关责任部门,还是有关领导干部,都会在第一时间研究整改方案,回应社会关注,甚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有关责任人启动调查追责程序。可见,舆论监督是推动政府部门和干部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推器”。

  西湖景区有关管理部门面对舆论监督,能够迅速整改、举一反三,既反映出了当地干部积极作为的担当意识,同时也侧面反映出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但是,有关干部将曝光的媒体记者踢出记者群,这种做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长此以往,如果都采用这种方法,那么西湖记者群今后必然就会变成一个只有干部没有记者的“空壳群”,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就会成为空谈。面对舆论监督,这样的“玻璃心”可要不得。

  舆论监督的本质就是针砭时弊,对政府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而政府部门的职责,就是根据舆论监督,查找不足、弥补短板。所以,舆论监督不能总是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既要媒体敢于曝光真问题、提出好建议,也需要干部主动接受监督、迅速整改,形成媒体和干部之间的良性互动,舆论才能起到监督的真正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和干部要摒弃“玻璃心”。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干部而言,不能只喜欢听好、不喜欢听坏的,事实上,那些直击真问题的“良药”和“忠言”才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效、改进工作作风。

  文/李丁乔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丁乔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8/25/47146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