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施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愁

来源:红网 作者:童跃强 编辑:司马清 2018-10-03 11:41:15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点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即将成为现实。

  小时候的家乡总是青山绿水、古道小桥、山花漫山,参天古树下总有老人讲不完的奇闻怪事,让小孩留念忘返。这些情景,成为每个离乡游子永远挥不去的乡愁。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就是要让城市人群到农村,体验乡愁享受田园生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留得住乡愁。

  完善基础设施,使现代元素与原生态有机结合,便于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最大限度保留农村古朴风貌的同时,因地制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设施改善,不仅改善生活条件,而且具备接待城市人群的能力。除最基本的道路交通条件、饮食条件外,还要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结合,要解决好通讯与网络的接入问题,实现享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同时,又能与外界有效联通。

  保留村落布局,体现乡村民居特色。在原有民房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再现民居特色,形成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恬静的田园生活和清新空气对城市消费群体来讲,更具有吸引力。防止农村城镇化,出现集中连片打造,统一的风貌,形成“农村中的城市社区”。随着城市人群的不断扩大,周末节假日这个消费群体都希望能到乡村寻找儿时的记忆。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乡愁,从古到今都向往融入大自然,享受原生态的田园生活。也是这种向往将带动乡村餐饮、休闲、民宿、游玩、特色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也会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保存好现有古树,培育好本地物种。随着城市对园林规划的重视,农村的很多古树、本地野生物种被移栽到城市。农村的古树、野生物种很多是难得的不可再资源,它们是人类农村发展变迁的见证,是很多人的乡村记忆。一些人受利益的驱使,相关部门监管职能缺失,导致乡村古树、野生物种被大量盗挖和采伐。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护和培育,这些“活化石“将很快消失。因此,保存好现有古树和培育好本地物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古遗址、遗迹,挖掘本地人文历史元素。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每个地方,在每个乡村都会有历史文化的沉淀,这些历史文化元素都会在古遗址、古遗迹中得以体现。把保护恢复古遗址、遗迹与繁荣本地乡村民俗、曲艺、人文历史传说有机结合,展现农村群众大方、好客、热情的古朴民风和乡村风土人文,让每个来游玩市民,感悟乡村浓郁的人文历史文化。

  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动力。城市人群到乡村享受田园生活,将会在餐饮、民宿、品茗、赏花、采果、垂钓、农耕体验、乡村文化等产业方面有很大需求,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群众经济收入,也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经济基础。

  保持山、水、田、林、路与花、果、农作物的自然合理布局。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方面的刚性需求基本解决,人们的追求转向了品质生活的精神追求。到乡村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就是要在山水田园之中放松自己、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摒弃都市的喧嚣。行走在山水林田路之间,看花摘果闻芳香中,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实现人们想要身心健康的需求。

  只有守住青山绿水,保住植被古迹,记住人文历史和古老传说,传承好曲艺杂谈,留住乡愁,保持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

  文/童跃强

来源:红网

作者:童跃强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03/47432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