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高粱》重映:不止是彰显“情结”和“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2018-10-12 22:57:4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2日,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主演的电影《红高粱》的修复版在全国1000家影院重映。据悉,出品《红高粱》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此次对《红高粱》的电影胶片及未公映素材进行了逐帧修复和重新剪辑,重新与观众见面的修复版大幅提高了画面质量,并采用杜比全影声制作。(10月12日《武汉晚报》)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成名之作,曾经斩获了金鸡奖、百花奖、金熊奖等国内外许多重量级电影奖项,不仅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的黄金风向标,而且成为了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今年恰值电影《红高粱》首映三十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重映这样一部难以磨灭的经典作品,这不仅展示出西安电影制片厂不忘经典的怀旧情结,还凸显了西影致敬经典的艺术情怀。

  实际上,除了彰显“情结”和“情怀”,《红高粱》在今天的重映,还有着许多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在宏观层面,《红高粱》的重映,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文化初心”经典作品的传承。包括电影、戏剧、文学和绘画在内的经典国产艺术作品,就内容而言,它们生动反映了各自时代的风貌,忠实记录了各自时代的历史,大力讴歌了各自时代的人物,正是通过众多经典作品对时代的刻画,我们才得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就形式而言,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让大众愿意去了解也容易去了解遥远的过去和不同的空间。以《红高粱》为例,它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九儿和余占鳌的爱情和抗争故事,展示出了那个烽火年代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了那段岁月的种种细节,也展示出山东高密的独特风情,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因此,像《红高粱》这样的经典作品,就能够构筑国人的文化基因,就能够形成能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的精神DNA,就能够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就能够被当之无愧地称作为我们的“文化初心”。

  然而,即使我们相信真正的经典会经得起检验,但时间的力量毕竟是无穷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曾经的经典之作,可能就只会停留在父母辈的回忆里,而不会在后辈中造成深远的精神影响——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太多的信息、太多的作品被生产出来。或许有一天,在下一代、下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以后,这些经典作品就会淡出大众的记忆。任何一位有志于文化传承的国人而言,想必都不愿意看到《红高粱》这样的好作品只能蒙尘于胶片仓库,而借助电影院线的力量,让经典作品在年轻人中重新燃起知名度,这样一种方式就能够很好地传承经典,从而让我们的“文化初心”用年轻人的方式、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实现传承。

  在微观层面,《红高粱》的重映,也是对时下国产电影质量的一种善意提醒。在新电影制作频率越来越高的今天,三十年前的《红高粱》依然占据了院线的排片,这就告诉我们,真正让人记得住、忘不了、三十年如一日的好电影,即便历时弥久,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而那些粗制滥造、乱蹭流量、迎合IP的国产电影,终究无法被大众和历史记住,只会热闹一时,喧嚣过后,便会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希望重映的《红高粱》能够为近年来饱受诟病的国产电影市场敲一记警钟,发挥示范效应。我们也衷心希望,在如今这个喧嚣时代,国产电影能够自我革新、不断进步、再接再厉,争取在又一个三十年过去后,我们能够多几部如同《红高粱》这般的经典作品。

  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说过:“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红高粱》的魅力,大概就属于这样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吧。向西影人致敬,向经典致敬。

  文/都大伟(厦门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12/474913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