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诉未让座乘客遭痛批,道德审判何时休?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兵 编辑:田德政 2018-10-14 17:06:0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患尿毒症女子去世,家属起诉“地铁未让座”的西安女乘客。丈夫和女儿因让座问题在西安地铁上与一位女乘客发生争执的第二天,患有尿毒症的女子徐某因高钾血症在青海去世。认为是女乘客的原因致母亲未及时透析,在西安上学的女儿家属起诉未让座女乘客甘某,法院审理则认为甘某并无过错,并主动给出1000元。(10月13日《华商报》)

  这则“尿毒症去世家属起诉未让座乘客”的消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网友们纷纷痛批这名失去母亲起诉乘客的女大学生,立马称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是碰瓷讹了一千块钱。

  “细心”的网友仅有的信息里挖掘线索,文中给出徐某丈夫拍女子大腿,于是就断定是“摸年轻女子大腿”,又自行补充丈夫坐在旁边让母女站着。再加上时间过去一年多,有些细节并未暴露,包括吵架的场景和后续的事件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内容。于是事件被浓缩成尿毒症患者起诉未让座者以讹钱,揣度起诉原因,联想情景然后不假思索地盖棺定论。

  甚至有人恶意揣测法院的用意,质疑法院的判决此案公正性,认为法院纵容恶人作乱,毫无法理可言。首先,法院判定甘某无错,是公正的。其次对于失去母亲的女儿,做到了安抚以防止下一个悲剧产生。毕竟这名学生起诉是因为自己母亲没有得到及时就医而去世,原因是在救治前与甘某的不当交流延误医治,因而感到生气、愤怒和无处的倾泻的痛苦。

  这本应该是一场欢愉的相聚,结果以如此的结局收尾,这场对于一家人的遗憾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总结的。一个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不是一千块可以衡量的,甘某此举传递的是对于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的包容和理解而被过分解读成了“碰瓷”事件。

  这样泛道德的指责和批判,营造一个坚硬的立场和堡垒驱赶了理性和应有的判断力。一哄而上地判断谁对谁错,犬儒主义式的嘲讽和挖苦表达自己愤怒和无奈的情绪。盲目猜测、随意联想和恶意揣测成为道德审判的指南针,去妄加判断和谴责每一个道德事件的当事人。

  当人们都热衷于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将自身置于身外,去评判每一件不符合人性期待的事实的时候,人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理性思考能力只渴望成为正义的象征。人,生而平等。我们并没有随意批判指责他们的权利。再则,人们没有从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约束自己,而在大谈特谈别人的是非审判别人的对错。由此道德审判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激化矛盾的愤怒。

  肯尼斯格根说:所有的道德标准和衡量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我们在关系里慢慢发展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一味地道德审判不能修复我们的社会关系,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互相信任的纽带从而破坏了社会的良性互动。所以当关系因为道德元素而遭受破坏的时候,第一时间是修复破裂的关系而不是不加判断地指责和批判某人不遵守规则。

  理性的缺席使得道德审判在网络大行其道,伪装在道义的面孔下无休止地放大道德审判的力量去煽动无知者的情绪,使得脆弱的社会关系更加紧张。这样的道德审判何时才能休止?

  文/杨晓兵(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兵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14/47498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