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足参加特种兵军训:培养球星还是特种兵?

来源:红网 作者:董泽军 编辑:田德政 2018-10-15 19:28:2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九月开学季,除了初入大学生活的新奇,高校新生们还体会了一把军训的艰辛。在这方面,国足也不甘落后。10月13日,新一期U25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正式开赴山东泰安,在那里,他们将随同一支老牌特种部队参加为期一月的军训。

  本期国足集训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5人,集训内容更是闻所未闻的特种兵训练。且不论这55人长达30天俱乐部层面的缺席会对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造成多大影响,单论军训这一项,便颇不符合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

  10年前,为备战北京奥运会,时任足协主席谢亚龙抛出了“08奥运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强制要求国奥队搬至德国进行长期集训,还开创了田径方式搞足球的先河。谢亚龙自己本是田径教练出身,集训期间,他坚持让国脚们苦练“叉腰肌”“变速跑”,处处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结果呢,一番折腾后,国奥队在家门口耻辱出局:一场未胜,仅积一分,还得了两张红牌。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常态,今年已经是2018年了,但死不悔改的我们甚至还在重复10年前的错误。

  自1992年开启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以来,转眼间26年过去了,中国足球到底收获了什么?实力?成绩?抑或是越来越多的足球人口?都不是!我们只收获了足协领导一次次的“拍脑袋”决定;只收获了国足在赛场上一次次遭遇“打平即可出线”的魔咒;只收获了满怀希望的球迷们一次次落下的泪水……难怪央视名嘴、素有“足球诗人”美誉的贺炜也发出了如此悲观的言论,“组建国家集训队、重回举国体制的雄文一出,就是在宣告中国足球第一次职业化改革的结束。”

  笔者曾经回到母校看望老师,“有幸”目睹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课间广播体操。数千个小学生,人手一个足球,伴着广播跳起了“足球操”。难道这就是国家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的结果吗?笔者不知道所谓“足球操”是哪位天才的创举,但国家队的田径化足球、军事化足球训练显然也高明不到哪去。中国足球从上到下,就像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7年前,各路知名企业大肆入主中超、中甲俱乐部,外援球星的引进使中国职业联赛迅速成长为全亚洲最火爆的足球联赛之一。2年前,足协绞尽脑汁推出了U23新政,希冀青年球员能借此机会积累比赛经验,冲击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如今呢?年初,足协的“转会调节费”将高水平外援的来华之路彻底堵死,中超俱乐部过去在亚洲大杀四方的日子也随之成了历史。国庆假期期间,U25国家集训队的组建则成功打脸U23新政,青年球员的前途又被蒙上了一层阴霾。反复无常,一事无成,这就是中国足球最真实的写照。

  国足想要发展,不必醉心于那些花里胡哨的训练方式,不妨把眼光放低些,周围邻居的成功同样值得借鉴。且不论日本、韩国足球的崛起,就连越南、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小老弟也正在一步步缩小与我们的差距。今年一月,越南队成功闯入U23亚锦赛决赛,马来西亚队也杀入了八强,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答案就在于青训。不同于我们用政策对青年球员的拔苗助长,越南与马来西亚将青训落到了实处,将关怀送进了每一个小球员的心里。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有言,“干将莫邪,天下之利剑也……将以补履,不如一线之锥。”宝剑尚且如此,国足这样的“钝刀”更需避免病急乱投医。国足参加特种兵军训一事,笔者再无话可说,唯有衷心祝愿小伙子们能冲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而不是充当活动的安保人员。

  文/董泽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董泽军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15/47505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