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镇小超市被打假一点不冤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田德政 2018-10-22 21:34:10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师傅在镇上经营日用品超市已经4年了,镇上购物的人流并不大,一年算下来净收入3万~5万元。直至今年9月,这份生意的平静被一纸诉状打破——有公司起诉他销售假冒的啄木鸟牌美工刀片,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索赔2万元。王师傅打听发现,附近还有6家商店也因销售日用品涉嫌侵权惹上了官司。为了应诉,王师傅先后加了3个“超市维权”的微信群,总共超过百人,都面临着与王师傅相似的官司。(10月22日 《成都商报》)

  端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对于这些在乡镇上开超市的人而言,真的有些懵圈,进而觉得委屈起来,反倒团结起来给自己“维权”了。问题是,他们真的冤吗?

  当乡镇小超市碰上专业打假团队,力量严重不对等,结果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慌张与不满,其实也不难理解:一者,常年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不只是被维权的这一两种,从来没人管过,怎么连招呼都不打,一上来就直接招呼法院传票呢?二来,自己销售的产品,单价不过十几元,对方一下就索赔2万元,顿时觉得对方太黑了。甚至有人干脆质疑,对方根本不是为了抵制假货,而是借打假来获利。

  其实,这两点都站不住脚。一方面,自己规模小,并不是售假免责的理由,从前没人管,不代表这样做就是对的,就该被原谅。至于索赔金额,并不单是与货品售价挂钩,对方既然聘请了专业的打假团队,还带领公证人员进行了证据保全,加上最后还要进行法院判决,那么相信法律就是。诚然,厂家打假可以有各种方式,反复警告、要求下架似乎更常见,可谁又能否认直接告上法庭不是他们的权利呢?单个小超市的规模不大,放眼全国还是小数目吗?

  此时能够救他们的,恐怕就是主张自己是正规渠道进货了。根据相关法律,如果这些商家是正规渠道进货,并可以证明自己不知道进货来源是侵权的,那就可以免责。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商家的进货渠道根本拿不上台面,长期以明显低于正品的价格进货,现在却说自己也是受害者,谁信呢?退一步说,就算你也是蒙在鼓里,客观上也因自己的售假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危害,现在想要逃避赔偿,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个常识是,商家必须要承担起为所售货品把关的责任,起码要做到来路正当,否则不仅自己可能成为售假链条上的最后一环,还会侵害厂家与消费者的权益。至于对方的打假是否有组织、有预谋,能否因此而获利,法无禁止即可为,也与改变他们的处境并无太大关系。乡镇不该是假货泛滥的乐土,除了行政监管,厂家与专业打假团队的强强联手,也当是全方位打假的有力补充,相比于一时一地的成效、苦口婆心地劝教,其社会效应更值得肯定。

  文/宋鹏伟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22/47565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