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庸已远去,中国文人的路还很长

来源:红网 作者:晁兴斌 编辑:王俞 2018-10-31 21:54:3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金庸走了。

  留下15部长篇武侠小说,构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精彩绝伦;留下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每个读者心中熠熠生辉;留下一份《明报》,和直笔敢言、心系民生,为维护公平正义上下求索的文人风骨。

  金庸被人称为“金大侠”,但金庸却说“大侠我不敢当,我喜欢那些英雄”。可是在人们眼中,这位总是微笑着的老人,尽管他没有高大的身材和绝世的武功,但是只要他依然执笔作剑,他就是中国文坛的英雄,就是这个时代的大侠——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笔下塑造的众多英雄人物,更是因为他以一个文人的身份,扛起了一个时代。

  作为武侠小说作家,有人这样评价他:“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古今中外仅此一人,就是金庸。”这样的成就恐怕空前绝后。作为一位报人,创立《明报》之初,便在发刊词中表明了报社的立场:维护“公平与善良”。并为此呕心沥血34年,使得《明报》成为现今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然而,这些身份和成就并不足以概述金庸的一生,金庸是一个文人,既具有传统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情怀,也具有“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的江湖侠气,如金庸这般,一个人最好的生命,便是活出了自己,也活进了所有人心中。

  可这样一位文人侠客,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带走了他的江湖。

  但是之后呢?

  人们常说某位名家的离世结束了一个时代,但是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崭新的时代便会冉冉升起,如今金庸已经远去,结束了属于他的时代,那下一个时代又在哪里呢?

  当下的中国文坛,能够被称为大家的人凤毛麟角,如莫言、贾平凹、余秋雨、铁凝等著作等身并有较大影响力的中文作家本就寥若晨星,而既能够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又能担当起社会责任的真正的“文人”更是屈指可数。一个作家会写文章即可,但一个文人需要气节和风骨,需要在这个物质追求大过精神追求的时代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去成为这艘时代大船的压舱石。

  即便把眼光放得长一点,把时间往后推一点,等现在的青年一代成长起来,从老舍、巴金、金庸肩上传递下来的文化的担子,又能够被怎样地继承和弘扬呢?“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然而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十年的冷板凳实在太过漫长而艰苦,又能有多少青年可以耐着性子,忍着辛苦去完成属于这一代人的文化使命呢?

  金庸那一代人,从战乱中成长起来,一生经历动荡、变革、和平和安定,能够支持他们笔耕不辍,孜孜以求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其笔下的文字既可以见真情,又能够抒胸臆。

  都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浮躁便体现在越来越少人能够安静地去读一本书了,能够把十年冷板凳坐穿,完成一部洋洋巨著。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这样的文人存在。现在,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我们青年人身上。

  青年要少些浮躁,多些担当,少些懒惰,多些斗志,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保留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熄灭理想的火苗。未来终归是属于青年人的,需要我们去肩负起下一个时代的文化使命。金庸已经远去了,但中国文人要走的路还很长,而这条长长的道路,更需要青年人一步一步走下去。

  文/晁兴斌(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晁兴斌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31/47637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