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牌大学学生精神问题多”是一种新的教育歧视

来源:红网 作者:贾婷 编辑:田德政 2018-11-19 22:10: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18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2018学习力大会上表示,高考制度到今天为止不管怎么变,都是分数决定学生能不能上北大清华,不考虑心智问题,但越是名牌大学,精神出问题的越多,北大学生出精神问题的不在少数,所以,他决心让儿子必须进普通大学,而不是去名牌大学。(11月18日 梨视频)

  一直以来,是否名校出身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市场选拔和衡量人才的标准。名牌大学的学生比普通大学出身的学生更具竞争力,也更容易被社会认可。毋庸置疑,这种片面的人才观是对普通学校出身的学生的歧视,“普通大学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也是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歧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近几年教育、就业等话题不断被提及,网络舆情逐渐呈现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歧视消除的趋势。然而,现如今名牌大学却被贴上了许多不好的标签,出现了新的对于名牌大学的教育歧视现象。

  俞敏洪的言论引发了网友对于名牌大学教育问题的热议,不少网友对俞敏洪的说法表示赞同,认为名牌大学的学生更容易“钻牛角尖”,有精神问题的学生不下少数。这些言论实际上无形中为名牌大学贴上了“容易培养有精神问题的学生”的标签,也在侧面嘲讽名牌大学只重成绩却不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歧视。这种歧视的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夸大了名牌大学学生的精神问题。我们在讨论学生精神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把“精神问题”与“压力大”区分开来。很多学生在面临就业、升学等问题上都表示压力很大,尤其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学生普遍来讲对自身要求高,导致这些学生在人生重要转折阶段压力大。而压力大的表现又是多样的,有的人会在压力大的这段时间拼命看书、有的人会强制自己规律地作息、甚至有些人会在某段时间内变得不爱说话……事实上,这些都属于个人的解压方式,而往往在压力得到缓解之后,一些反常的现象就会回归正轨。就目前网友的发声状况来看,多数人对“压力大”和“心理问题”的界限模糊不清,将本来正常的特别时期的特别问题当作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来看待,夸大了名牌大学学生的精神问题。

  将学生的精神问题与名牌大学强行关联。中国学生目前存在的精神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它的背后有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名牌大学的学生看起来更容易产生精神问题?其实,除了上文笔者提到的将“压力大”误等于“精神问题”之外,那些真正出现精神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只会考试”的少数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考试“机器”,在升入大学接触到更加多元的生活之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和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能力,因此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往往这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好,更容易考入名牌大学,因此造成了“名牌大学容易培养有精神问题的学生”的假象。很显然,这是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而这个“锅”却被错误的背在了名牌大学的头上。作为我国的重点高等学府,名牌大学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必然是在努力将自己的学生往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的。在笔者看来,名牌大学或许相比普通大学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绝不亚于普通院校,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名牌大学的教育没有必然联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精神问题也确实在大学生群体中频繁出现,但却绝不仅仅局限于名牌大学,针对于名牌大学的教育歧视着实没有道理。如何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的现状,才应当是媒体、教育界乃至社会应该去关注的问题。像俞敏洪一样在这个问题上对名牌大学存在偏见,并且在偏见的基础上表示“不让自己的后代读名牌大学”就显得有些滑稽。

  社会在进步,教育歧视本身就是一种应该被消除的社会偏见,舆论把对普通高校的歧视转变为对名牌大学的歧视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文/ 贾婷(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贾婷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1/19/47772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