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河工程”:及时回应质疑才是消除误解的根本方法

来源:红网 作者:李林蔚 编辑:田德政 2018-11-24 21:22:0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11月22日,科学网《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一文引起广泛关注,文章报道了多名气象学家实名质疑“天河工程”,称其是“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11月24日澎湃新闻)

  为此,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天河工程”的牵头单位清华大学、第一参与单位青海大学以及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然而,面对记者的提问,清华大学、青海大学和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却三缄其口,即使这个项目的确有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也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清华大学负责“天河工程”课题的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示:科学辩来辩去,实验室对此应该没有回应。“天河工程”参与者,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黄跃飞对记者回应:“ ‘天河工程’有自己的考量,正在进行中,我们就做自己的事,现在不接受采访。”

  科学确实是辩来辩去的,但是这并不构成不回应的理由。面对其他气象学家和民众的质疑,“天河工程”项目相关人员位应该尽快给出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案,而不是选择回避。

  首先,气象学家们和民众的担心是有理由的,“天河工程”耗资千万,还需要六颗卫星,源源不断的火箭和导弹配合,如果没有充分地论证可行性就盲目上马,将是对财政的极大浪费。2015年青海省科技支撑计划对“天河工程”立项,经费300万;2017年,“天河工程”作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经费1002万元;青海省人民政府还将每年为“天河工程”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三江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不少于600万元的专项经费……

  其次,“天河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没有令人信服的可行性分析方案。2016年5月,“天河工程”带头人,青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光谦的论文《天空河流: 发现、概念及其科学问题》提出了“天河工程”的理论基础,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阐述“天河工程”科学依据的论文出现。

  另外,“天河工程”的理论基础也饱受争议。针对论文《天空河流: 发现、概念及其科学问题》中提出的“天空河流”(也就是“天河”)概念,许多气象学家都提出了质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研究员杜钧就指出,“天河”和“大气河流”是相同的概念,是一种大家都熟知的天气现象,而且它完全是一个自然现象,人没有办法控制它的流向。中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也表示,水汽输送通道和陆地上的河流完全是两个概念,水汽输送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上的“搬运”,而是一个伴随着诸如温度、地表条件、大气环流等等因素的复杂过程,难以人工控制。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也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发展100多年来,仍然是一项不成熟的技术。

  诚然,“天河工程”作为一个实验项目,要想拿出成果来还需要时间。但是民众的关切也很重要。“天河工程”项目的出发点是缓解干旱、造福民众,说明科学家们是把民众放在第一位的,为何此时面对民众强烈的关切,却选择视而不见呢?人们需要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认真严谨的执行方案。

  真理应该是越辩越明,而且科学也不怕遭到质疑。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就曾经说过:“只有能够证伪的才是科学。” “天河工程”项目的科学家们只有积极地与气象学家沟通探讨,面对质疑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闭门造车,才能够让人信服。

  文/李林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林蔚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1/24/47808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