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女德”班:批判过后如何重建传统文化是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谷雅丽 编辑:田德政 2018-12-11 20:24:33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有媒体曝光了温州某单位举办的亲子夏令营活动,在课堂上老师教女学生做各种家务,还说“男人就是天,女人就是地”“将来无论丈夫说什么,作为妻子都只能回答是、好、马上”,一经曝光引发各大媒体和网友的声讨。(12月10日《新京报》)

  早在去年,江西九江学院举办一场关于“女德”的讲座,主讲人丁璇提出的“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等一系列言论受到网友和媒体的猛烈抨击。原以为,“女德”班在众人的唾弃会销声匿迹,自取灭亡,然而,现实给了我们沉重一击:“女德”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更加嚣张。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也是令公众始料未及。“女德”班为何能死灰复燃?“女德”班的市场从何而来?这一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不难发现,市面上的女德班无一不是将传统文化当作幌子,用一种喧闹与炒作的形式,来谋取商业利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很多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就不断呼吁中华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本土的回归。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培训机构应时而动,各种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涌现。这一趋向有其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必要的行业标准与约束还有待完善。以这次温州的未成年人“女德”班为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机构,具备怎样的教学资质,公众不得而知。

  可见,传统文化已经成了某些人用以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不仅祸害了接受“教育”的人,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蒙尘。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市场,已是迫在眉睫。

  “女德”班阴魂不散且拥有大量受众,这也反映出部分民众价值观的缺失和信仰的迷茫,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边缘化的人群,他们生活不得志,心灵空虚,难免会有病乱投医,选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寻找心灵寄托,投在一些“大师”的门下,被他人蒙蔽,引入歧途。

  而想破除此弊端,笔者认为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市场,制定准入标准、加强监督监管,形成一套行业的资质考试或资质认定体系,对讲师资质进行把关,坚决剔除那些没有资质的假大师;二是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公众中间散开枝叶。当我们依法叫停和取缔这些“女德”班之后,我们如果不能用科学的内容填补传统文化这一大片空地,荒谬、畸形的“女德”教育恐怕还会以更隐秘更疯狂的方式冲击我们的想象力。因此,与其愤怒声讨“女德”,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将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做大做强。

  文/谷雅丽

来源:红网

作者:谷雅丽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1/479176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