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场外存包收费”,岂能不了了之?

来源:红网 作者:曾钦鸿 编辑:田德政 2018-12-24 23:37:27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22日,吉林长春一考研考场,考生带包到考点不让进校区,必须到旁边存包,考生称考研准考证上没要求不让带包,不知是个人还是考点组织的存包收费,每人10元,也不知是否安全。(12月23日 澎湃新闻)

  此事经网上发酵,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视频里身穿大外套的中年男子在考场外对需寄存包裹的考生收取每人10元的保管费。对于此事,舆论讨论的焦点在于:其一,学校有没规定不允许带包进考场?其二,考场外存包收费应不应该?合不合理?其三,该收费行为是校内人员还是校外所为?

  据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第三条规定:考生只准携带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如黑色字迹签字笔,以及铅笔、橡皮、绘图仪器等,或者按照招生单位在准考证上注明的所需携带的用具。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图片、资料、具有通讯功能的工具(如手机、照相设备、扫描设备等)或者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再者,吉林长春市招生办也有统一规定并提醒广大考生:“不准将手机、手表、包和箱等违禁物品带入考点、考场,所有考点不设立物品存放处”。言外之意,带包不给进考场,考点不设存放处。

  显然,考场规则已明确规定除考试用品可以携带外,其他物品不得进入考场。另外,每个考生在打印准考证的时候,考场规则都会在准考证上详细注明,考生理应提前熟读考场细则,而不是等到要进考场才被告知不能携带进入而不知所措。这也警醒每个考生要做好考前功课,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吉林长春的考研考场,考生带包不让进场的做法,在考生看来,看似有些苛刻,究其原因,在于现在很多考试考场规则也仅仅规定严禁将考试相关外物品带至座位。比如,省考、国考也只是除规定可携带的文具以外,严禁将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或其它设备带至座位。由此可见,考研考场制度的规格之高,要求之严。吉林长春此举正是在落实考场规则制度,也是对每个考生负责的体现。只有“堵住”作弊源头,方能避免别有用心之人使用通讯工具作弊,为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和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其实,大多考生还是知道这一规定并自觉遵守,能提前把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存放好,但还有大部分外地赶考考生,人生地不熟,身边可能也没有朋友陪同,随行的背包不知存放何处,成为了他们的难题。因而,考场外设置免费的存放点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设置免费存放点并不难,问题在于他们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存包需求。对于考场外的相应配套是否能更完善、更人性化?不给一些不法商家趁机“宰割”学生,从而赚取不法收入的机会,值得学校关注与思考。

  考场外收取存包费之所以成为舆论的焦点,一方面,考生对该收费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教育部门所规定并不知情。另一方面,对考生收取存包费是否学校组织人员所为,还是校外的不法商人“趁火打劫”?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及时介入调查,这其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还是利益合谋?还需给广大考生一个满意的交代。若不是,更应及时发布考场外收取存包费的合理性依据,避免谣言传播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考生来说,10块钱说多也不多,但对于众多考生来说,可不仅仅是10块钱的问题,已经是每个考生合法权益是否受保护的问题。虽然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但并不意味着“考场外存包收费”的行为就能不了了之,其背后的根源更应深究,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考生利益无小事,不能让考生不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对于网络世界的舆论,真相是否如此?相关部门与学校要及时予以出击,不能让事情不了了之。如果并非舆论所言,应拿出有力的依据来证明,更不能任由事情自由发展,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也是政府的公信力问题。

  文/曾钦鸿

来源:红网

作者:曾钦鸿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24/479936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