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扣扣杀人案:安全阀的缺失造就极端之恶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娇娇 编辑:田德政 2019-01-11 23:38:42
时刻新闻
—分享—

  即使张扣扣背负着三条人命,网友中仍不乏同情之声。他选择杀人为母亲报仇,是因为复仇的正常渠道都被堵死了。报仇是他生活的支点,也是自我毁灭的手段。

  去年春节前夕,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三门村,35岁的张扣扣持刀杀害邻居王家父子三人,并点燃王家的一辆小轿车。两天后他投案自首。2019年1月8日,张扣扣一案开庭审理。法院一审判决,对其判处死刑。

  童年的阴影是深埋心底、不断膨胀的毒瘤,张扣扣太想解开这个心结了,他终于完成了一件期待已久的事。22年前,张扣扣的母亲汪某与邻居王家发生口角,在争执中被王家老三拿木棍击中头部,因救治无效当场死亡。当年13岁的张扣扣亲眼目睹了母亲的死,他看着母亲倒在自己怀里,嘴里冒着血,想说话又说不出,随后在上百人的围观中被法医当场解剖。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羞辱成了张扣扣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弗洛伊德说:“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童年的遭遇为张扣扣埋下了“恶”的种子。

  张扣扣不是一个充满戾气的恶魔,从他身上人们能感受到被压迫的窒息感。对于杀害王家父子的事,张扣扣一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他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后果。杀人在他看来是正当的,因为王家父子对母亲的死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并且几十年来都没有认错,而是选择逃避。张扣扣杀死三人后放过了王家的其他人,这说明他在杀人时是清醒的;杀人后他烧了王家的轿车,这是他心里不平衡的表现:对于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张扣扣而言,王家人的步步高升让他心理极度失衡,他不能忍受杀母仇人在自己眼皮底下过得越来越好。

  复仇是人类报复心的本能表现,但人产生的报复情绪并非都要以两败俱伤来终结,还可以诉诸其他方面。社会系统的支持、法律援助、个人的宽恕,为什么这些途径在张扣扣身上行不通呢?首先,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位——父子、姐弟间缺少交流,张扣扣对亲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外打工不断受骗,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信任坍塌。其次,“杀人偿命”的同态复仇心态在法治社会依然流行。22年前那桩命案中,王家老三只被判了7年,坐了4年牢就放出来;而张家上诉后没有得到更多的经济赔偿。最后是个人的心理失衡。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福报,但是,邻居王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加剧了张扣扣的不平衡和报复心理。种种因素将排解仇恨的正常渠道统统堵塞了,张扣扣最终走上杀人复仇这条不归路。

  从某种程度上看,张扣扣的报复行为具有必然性。由于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他最珍视的亲情被人撕碎、践踏和羞辱,这种创伤直接导致人格的不完整。再加上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难以获得尊重和信任,生活拮据,报仇就成了多年来放不下的一桩事。因此,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底线,避免伤害他人最为珍视和呵护的事物,能够减少恶意情绪滋长。

  以暴制暴,以牙还牙,只会冤冤相报无穷尽。现代法律否定了这种同态复仇心理,提倡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矛盾。但法律维持下的正义也会迟到、缺席,我们需要在社会中建立一套排解仇恨情绪的安全机制。假如张扣扣的人生中能受到更多的尊重与帮助,不知道此类悲剧是否能够避免?现在还不能做这样的假设,因为社会中仍然缺少排解恶意情绪的安全阀,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王娇娇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娇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11/480953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