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对网络评测还得擦亮眼睛

来源:红网 作者:张程喆 编辑:田德政 2019-01-12 15:56:0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第三方评测机构“蓝莓评测”在网络上曝光全家便利店售卖过期食品,其涉及全国10座城市21家店。食品安全问题一经被曝出立马引起舆论哗然,同时评测机构与全家便利店掀起舆论争夺战。(1月9日 央视财经)

  蓝莓测评在微博上发布声明称,对所有爆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留大量一镜到底的原始视频证据。全家便利店不甘示弱,声明称第一时间内部自查并未发现问题,并且在门店监控视频中出现疑似蓝莓评测人员的异常购买过程行为。

  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扑朔迷离,还有待政府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揭开真相。事实上,当“蓝莓评测”一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消息并附上视频证据时,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全家便利店。

  网络评测机构自我定位为第三方评测,标榜客观、公正,加上其往往用拍照、视频等方式作为证据,容易俘获网友的信任。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评测机构帮助消费者在浩瀚如海的商品中进行比较从而做出购买选择。如今网络上流行的人气评测机构涉猎颇广,从评测电子产品、化妆品、零食的,到评测酒店、网红服装店,应有尽有。消费者在同类商品中犹豫不决的时候,浏览一下网络评测,增加信息量之后,再做出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性消费,避免“踩坑”。

  同时,评测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舆论监督和曝光黑幕的作用。比如之前就有某网络评测机构对五星级酒店进行暗访调查,曝光五星级酒店的卫生丑闻;也有网络评测揭露网红淘宝店衣服劣质。评测机构的曝光给商家施加压力,督促商家自我审视与核查,有利于净化行业风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评测机构不需要经过审核、验证资质就能上线。如今网络上的各种评测号鱼龙混杂。不少专业人士对网络评测机构发出质疑的声音。我们不妨追问几个问题:这些网络评测自媒体、或者评测机构背后的团队人员是什么身份?他们的专业性如何?他们进行评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这些追问给网络评测的可靠性打上了问号。

  网络评测机构表面严肃庄重、公正客观,但谁知道其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面目呢?网络的匿名性和间接性,加上评测的无门槛和无审核,给了不法之徒可趁之机。

  甚至存在着这种可能:网络评测自媒体或机构是商家进行恶性竞争的工具。戴着公正的面具,打着中立的旗号,对竞争者进行恶意诋毁,对自己进行广告吹捧。也有人质疑网络评测主动“寻租”,或收取“好处费”成为商家的傀儡。

  且不论这桩“蓝莓评测”与全家便利店的论战结局如何,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评测机构大行其道的背后的问题与隐患,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论战表面。因此,在网络评测面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拒之于千里之外,也不盲从轻信。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网络平台是否应该对这些评测账户进行资质审查?亟待出台相应的规定,树立评测机构的准入标准,从准入维度加强严格控制,提高网评机构准入门槛。还可以加强对网评机构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对于社会舆论有问题的网评机构,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对网友而言,在信息洪流中筛选出可靠的信息源很困难;对消费者而言,在五花八门和不断涌现的产品中容易犯“选择困难症”。此事件也是一面镜子。有关质量检查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舆论和消费环境。

  文/张程喆

来源:红网

作者:张程喆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12/48097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