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问政拘泥小节不如关注公共利益

来源:红网 作者:谭楚妍 编辑:田德政 2019-01-13 15:27:27
时刻新闻
—分享—

  11日,江苏泰州市委组织部发布“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其中两名干部的履历中分别于13岁和16岁参加工作的陈述受到质疑,该事件在组织部肯定两者履历真实性前后均引起了公众的讨论。(1月12日 澎湃新闻)

  过去,公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形式主义的代名词,群众对诸如工作任命、办事程序等公示内容一直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态度使得公示制度在促进机关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和改善作风建设方面的能力受限。而如今,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公示制度成了人们获取政府信息,监督政府工作的政务公开有效方式。正如上述新闻所展现的,群众通过仔细阅读政务公开内容,对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提出质疑,而政府快速给出权威回应,实现了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

  公示制度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固然是好事,但我们是否应该将这种影响扩大到更本质和更深的层面而不是拘泥于表面和细节呢?新闻中的两名干部,分别为60后和70后,其童年和青年处于中国教育体系运行不够平稳的时期,干部多少岁上小学,多少岁参加工作,参加了什么样的工作,在那个时期都是因人而异的,当时的情况无法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完整并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时间线相提并论。因此,这个认知差异是有时代原因的。群众因不了解情况对组织部提出疑问以求证实内容,无疑是正确且受鼓励的做法。但有甚者,在组织部做出了明确回应之后,仍然喋喋不休,纠缠于入杂技团乐队是否算一份工作。关于这一桩简单的事的讨论甚至成了一个新闻点。

  人民监督公共权力是天经地义的,但在我们以监督的方式向政府提出疑问之前,应该想想:问题是否必须要提?问题是否涉及公共利益?问题是否会对相关人造成利益或名誉损害?问题的解答是否会占用政府资源与时间?正如此次事件中的工作年龄问题,从问题本质和官方给出的解答来看,和公共利益难有紧密联系,更没有纠缠不休、占用政府和媒体资源的道理。对于“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群众应该做得更多是仔细阅读干部事迹,到政务公开平台上搜寻干部更多的资料,以探究该干部是否适合新职务,在这个过程中若遇到资料前后矛盾,资料不实,平台信息不完整等情况,将疑问系统整理后再向相关部门反映。

  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民主素质的提高。民众和媒体的注意力应更多地放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信息上,例如前段时间“80后白发书记”的爆红,推动了人们对重用实干者和进一步改进干部任用机制的思考。而为了便利人民的监督、批评和建议权的行使,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政务公开,提供完整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府和人民的良好沟通。

  文/谭楚妍

来源:红网

作者:谭楚妍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13/48100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