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容“穿旗袍陪考”,是理性社会应有的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张瑜 2020-07-11 21:38:43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10日,某网编发了一篇文章,叫《穿着旗袍陪考,真的好?》。文章批判了家长们“穿着旗袍陪考”的不科学不理性的行为。文章认为,妈妈们穿“旗开得胜”旗袍,考生们和爸爸们穿冠军和对勾衫,脚踩李宁鞋等,是“讨口彩则更花样翻新”;扯“天王盖地虎个个985”的横幅、举挂香蕉的甘蔗、戴印有“高考成功符”的口罩等是“更奇葩的创意”,是“怪招迭出”。文章甚至以嘲讽的口吻说,“不知今后会不会乌龟都要亮相——独占鳌头么”。文章指出,“拥有科学精神是成才第一要素”,“送考之际迷信成风”,与“科学取士宗旨相悖”。文章最后指出,任由讨口彩、寄寓祝福之类“荒诞之举滥觞”,“恐怕也非一个理性社会应有的模样”。

应该说,对穿“旗开得胜”旗袍送考之类的行为,如果硬要上纲上线,批判其是不够科学理性,是封建迷信和荒诞之举,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家长们特殊时期讨口彩之举,是否该被扣上“迷信”“荒诞”“奇葩”的帽子,值得商榷。

现代社会,当然要提倡科学和理性。但是,我们的社会是否只能有科学理性?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社会除了科学和理性之外,还有人文和情感的存在。当然,人文里也有科学与理性,但不是所有人文的情感的东西,都能用科学理性来评判。比如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特殊日子美好的祝福,比如冬至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

科学让社会标准化、精细化,人文则让社会特异化、丰富化。科学解决物质需要,人文满足精神需求。科学满足好奇心,人文激活想象力。科学讲理性,人文讲情感。科学是说得清,人文是说不清。科学让世界更清晰、规范、简洁,人文则让社会多混沌、杂芜、繁复。科学与人文的交织,构筑了我们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社会。我们追求科学和理性,并不需要排斥人文和情感。

如果我们的社会摒弃人文和情感,只论科学和理性,想想我们的世界该是多么的刻板乏味。我们平时互送的祝福祝愿是多余的;传统节日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饼也是奇葩的“花样翻新”;办会办节挂圆满成功之类的横幅不是科学;节庆日敲锣打鼓、刷狮子、舞龙灯也是迷信之举。烧香拜佛为灾民祈福就更荒诞不经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毫无意义,我们的诗意远方是无病呻吟。

如果节庆日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耍狮子,舞龙灯,放飞鸽子,穿上喜庆的服饰,互祝美好,肆意狂欢,我们不认为不合适,那么,在高考这几天,家长们穿上寓意美好的服装、戴上能讨口彩的物品,为何就不行呢?高考的日子,在考生父母的眼里,就是最重大的好日子。这样的日子,就是要与众不同,就是要过得有仪式感,有纪念价值。平常重要的日子张灯结彩,穿上喜庆的盛装,舞龙灯耍狮子,没人批判,高考日穿个“旗开得胜”的旗袍,举起挂香蕉的甘蔗就是封建迷信了?这明显是双标嘛。

旗袍是国粹。很多考生的妈妈们,平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即便有旗袍,也很难找到穿出去的机会。在高考这样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妈妈们相约而同或者不约而同穿上旗袍,风姿绰约一把,展示美丽与自信,传递着希望与祝福,这是最善最美的表达方式,为何还要遭人扣上“迷信”“荒诞”“奇葩”的帽子?即便爸爸妈妈们高考日的行为举止稍有“出格”,那也是特殊时期的某种特定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并不能据此就断定他们缺乏科学精神。

再者说了,在昌明的社会里,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是我的生活我做主。别人无权说三道四。旗袍都是自己掏钱买的,穿起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买寓意美好的服装,相反还促进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展示了美与婀娜,还营造一种高考特有的气氛,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情感需要,有何不可呢?

我们的高考,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已经衍生出了一种高考文化。这种文化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虽然高考文化中的一些东西,未必都科学理性,但绝不腐朽没落。它不违法违规,也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更没有损害他人权益。高考文化的形成,是社会价值多元与文化多元的反映与体现。我们应该包容这种文化形态的存在。

包容,其实是一种更值得提倡的科学理性的精神。包容“穿旗袍陪考”,恰是一个理性社会应有的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7/11/76120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