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抠抠族”何妨,践行节俭主义应成共识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陈乘 2020-09-15 16:01:39
时刻新闻
—分享—

实付款1分钱的汤勺,新人红包1块入手的柠檬茶,签到领券后2块钱的拖鞋……“薅”完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的垃圾袋、坐垫、手机壳、本子,一众买家在豆瓣各“省钱小组”中纷纷跟帖“抄作业”。(9月14日 《中国青年报》)

为省一分钱或几毛钱的菜钱,而与小贩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场景在老一辈人身上屡见不鲜,几乎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节俭文化。同样的蔬菜或肉类,如果此市场比彼市场具价格优势,很多大爷大妈宁可忍受老寒腿带来的不便,也要多走几条街去采购,遇到超市开张或重要节日打折促销,前来排队的消费者也是人山人海。“抠抠族”想着法子省钱,“薅羊毛”一直不缺文化基因和传统。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奢侈与浪费现象也开始露头,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还表现在非常突出,比如婚丧嫁娶和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以及餐饮消费环节的铺张浪费,都跟社会风气的转变息息相关。“光盘行动”的形势越严峻,勤俭节约面临的状况就越严重,倡导新节俭主义的情况就越紧迫。曾几何时,“不讲价采购”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消费理念,“不问价购物”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新时尚。以“抠”为代表的节俭主义被人嗤之以鼻,也被视为不大气和非豪爽的表现,无形中造成了大量隐性的消费浪费,比如剁手党们缺乏理智的采购,买了很多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

节俭并非就代表着吝啬或一毛不拔,而是“能省则省”的不浪费,属于传统美德而并非人的节操出现了问题。时下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在于,很多人把“薅羊毛”式的节俭与吝啬等同起来,对于“省小钱”的做法未能加以赞赏,而在内心上根本瞧不起,不但自己未能想着法子去省钱,反倒对其他人冷嘲热讽,无形中形成了具有很强辐射效应的“圈子文化”。

节俭既是一种个人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优秀的理财能力。开源节流,用最少的钱实现最优质的采购,压低成本和提高采购的性价比,对个人能力不失为一种综合性考验,在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化时代,主动寻找“薅羊毛”的方式购买特价商品,需要个人熟练掌握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在商家设定的大量复杂的套路中,找到规律和方法,运用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和策略。某种意义讲,掌握了商家的营销手段,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验与提高。

网上很流行的一个段子是,“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打折套路”。曾有人算过一个网店促销的打折优惠,不失为一道复杂而烧脑的计算题。商家把手段运用到了极致,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也会变得更加聪明,他们能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省钱策略,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智和聪明,这对于年龄较低的未来消费群体来说,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塑造。提倡、鼓励和参与“省钱”,已然超越了节俭本身的范畴。

上一辈及年龄更大的消费群体,在新型网络购物中已很难发挥“省钱能力”,不过新兴的年群人,他们才是未来的消费主力,继承和发扬节俭主义也要从他们做起。好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消费受众,囿于无固定收入而更加追求自我,更加追求高使用价值的商品,成了掌握高技能和策略的“抠抠族”。以特价经济为代表的新节俭主义,能让“俭以养德”的理念与作风得已润化成日常,这是实用主义延续的基础,也是节俭主义得以继承的源动力。

从调查的情况看,64.61%的大学生都有过“薅羊毛”的经历,54.02%的大学生“薅羊毛”省下来的钱被有计划地攒下来或者存下来,45.98%会继续买其它东西花掉。这是一个很大的参与比例,但反过来看,依然还有极大一部分人没有将省钱视为一种快乐,此意味着,逐渐养成消费自律并成理性的消费者,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当务之急,则应按照“从娃娃抓起”的基础构建,树立推崇和实践节俭主义的社会共识,让全社会每个人都成为理性理财高手,睿智的省钱能手。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15/83066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