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希望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不再被认为是勇敢

来源:红网 作者:赵琳 编辑:陈乘 2020-11-23 21:35:3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参赛作品

11月19日,一篇题为《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丝萌学术造假》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一硕士研究生以长达123页的举报信实名举报其原导师张裕卿学术造假。此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发布通报称,经调查,该学院教授张裕卿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其本人承认有学术不端行为,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11月20日 《新京报》)

单从举报文章来看,其逻辑清晰、富有条理地列举并证明了张裕卿教授的学术造假行为。举报信在第七章结论中写到:“过去十年里有30到40名研究生被他坑害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学术败类,但至今还没有人敢举报他,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有的时候连怒都不敢,学生就这样被他任意羞辱。”

网友对此唏嘘不已的同时,纷纷称其勇敢。可问题是,为何举报学术造假之人,成为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虽然同样是对犯错之人揭发和披露,但与学术造假举报相比,人们很少会把报警和勇气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知道,报警这一行为在让违法犯罪之人得到严惩的同时,能够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不但做出了正义的行为,而且不会有任何损失。但学术造假举报这一行为,在披露教授的同时,会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

这里的危险包括: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后,自己的学位是否会被重新收回,因为此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样包含造假内容;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举报行为对于自身的学业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果因为证据不足,举报未果,举报人将会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导师和学生的利益互绑,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息事宁人。

出现此类事件后,在谴责学术造假教授和赞扬实名举报学生之外,不妨思考一下为何此人的学术造假行为能够在长达十年事件里,未受到任何惩罚,究竟是什么因素在一直包庇着他。对于学术造假行为的揭露,只靠少部分极具勇气的学生,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各方各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制定相关规定和严厉惩罚措施,使得举报者的安全和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同时,不能单单依靠群众举报,更重要的是组织和完善专门监督学术造假的部门或机构,并提高全社会对于学术造假危害的认识,才能真正地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

希望有一天,对于学术造假行为的举报行为,不会被说成勇敢。因为,造假会受到惩罚,成为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文/赵琳(青岛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赵琳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1/23/86300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