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无锡出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托马斯·祖德霍夫这个“女婿”后,今年蚌埠有幸得此“殊荣”,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兹格的“岳父”,实在是可喜可贺,蚌埠市某中学还打出了横幅以激励该校学生引以为傲。结果不出意料,遭到了网友一边倒的嘲讽。
“名人效应”对于地方发展旅游业是一大帮助,各地方政府大都把有名的历史人物搬出来吸引游客,于是乎这几年要是不攀上点名人都不好意思出门。莫言之后中国暂时无奖让看重诺奖的部分国人闷闷不乐,于是再后两年地方相继打出“诺奖女婿”招牌自娱自乐。网友对这种阿Q精神十分排斥,试问学校都搞这些攀龙附凤的玩意儿,哪还有心思放在教书育人上?
诺贝尔奖让人心驰神往,一些人甚至把它作为评判民族优秀与否的标准。有人曾举例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德国及德国后裔拿了诺贝尔奖总量的将近一半,来影射中国十几亿人却只出了一个莫言。暂且不谈科学技术的“代沟”不可逾越,单看诺贝尔奖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表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起到鼓励科研学者献身科学事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评判标准却也毁誉参半——连“警察局长”奥巴马都能拿和平奖,又何必再对诺贝尔奖趋之若鹜?
蚌埠市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和宜春市“一座叫春的城市”殊途同归,有意无意中就剑走偏锋。如果实在找不出亮点,就算你重现淮海战场原貌也比认女婿的噱头更能让人接受。笔者认为,蚌埠某中学即便是走出一个为中国科学发展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也比望梅止渴的“诺奖女婿”强太多。到底是望着诺贝尔奖沽名钓誉,还是摒弃虚荣脚踏实地改善教育,答案不言而喻。古人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少一些轻浮虚荣、多一分厚积薄发才是正道。
文/蒋继承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蒋继承
编辑:宋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