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用“黑名单”或许真能治得了“乱闯病”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刘艳秋 2015-09-03 00:18:22
时刻新闻
—分享—

  从9月1日起,福建莆田中心城区将利用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等,开展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交通违法和行人闯红灯专项整治,对不戴头盔、不按道行驶等轻微违法行为和行人闯红灯以劝导、教育为主,并将“黑名单”的影响广而告之。而列入黑名单者想出国需要开具无犯罪证明,其子女想就读公安大学和部队院校等都将受影响。(9月2日《海峡都市报》)
  
  如同新闻所言,列入黑名单的违法者想出国需要开具无犯罪证明,而其子女想就读公安大学和部队院校等都将受影响。与过去的惩罚模式相比,这里凭空多出来的两道“紧箍咒”,一道要戴在自己头上,这已经够让闯者心悸了,另一道还要自己亲手给子女戴上,可谓一针戳中命穴。可以想象,交通领域的这一新举措,定然会让人耳目一新,别开生面。
  
  其实,对于一直饱受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所在并不是非常模糊。譬如硬件方面的问题,个人的从众心理等。但根本上说,还是个人规则意识的欠缺。这就是问题:为什么人们缺乏对法律规则起码的敬畏呢?在所有罗列的原因中,一个很重的一条不能不提及,就是惩罚力度过轻。
  
  对于闯红灯者,我们所见到的,一般是缴纳几十元罚款了事,或者口头教育教育走人,这种挠挠痒式的惩罚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场毕恭毕敬地点头认错,转身便如凉风穿堂而过。有蜻蜓点水式的惩罚,就只能带来蜻蜓点水式的效果,感觉不到肉疼,就不能让闯红灯者对交规感到敬畏,无敬畏就不足以惩戒,怎么会有大作用?
  
  其实,规则意识的养成,要说难就难,要说容易也很容易。国外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譬如向来以严刑峻法著称的新加坡,其针对闯红灯者的处罚,除了要缴纳高额罚款,某些情况下还要享受牢狱之苦。也因此,新加坡成了闯红灯者畏惧的地方。而在美国和德国,闯红灯除了常用的罚款,与个人信用挂钩也早已实施多年。当违法成本高到一个人心理无法承受,他还敢随意违规闯红灯吗?这也是我国治理酒驾比较成功的道理。有些清浅的问题喊喊劝劝也许有效,但对于一些已经刻到某些人血液中的劣根性问题,还止于说教的浅表,效果不佳并不出人意料。
  
  将闯红灯纳入个人诚信系统,与这种治理思路本质一致,这种一改以往“点状”惩戒形式为现如今的“线性”责罚机制,所带给人的体验和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可以不在乎自己那张老脸,但谁愿意往自己孩子尚未涉世的脸上抹黑呢?可以说,“欲闯而不可”的心理暗示带来的结果,不难预见。尤其是来自可能遭受影响的子女的敦促提醒,与一传十十传百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必然有助于“违者必罚”的规则意识在更多人心中逐渐发芽,并落地生根。这正是我们所乐见和欣喜的。
  
  有严格的制度再辅以严格的执行,方能敲山震虎,形成全社会配合的氛围。所以,能否说到做到,并且能以案说理、示人,至为关键。把事情想周全想在前头不多余,因为类似规定从虎头蛇尾到沦落为吓唬麻雀的稻草人的,人们见识过太多。倘若一次次的假想一次次地成真,谁还愿意再拿它当回事呢?
  
  文/晴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03/37827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