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去农村下乡,本意是想体验基层生活,倾听群众呼声,感悟群众疾苦,以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可是,在下基层的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却把下乡搞成了旅游散心,吃喝玩乐,让下乡变了味道。拍个照、吃顿饭、看看风景怎能是下乡呢?
让领导干部去基层驻扎,真正的目的还在于为民分忧,为民服务,带民致富,如果领导干部去基层没有这个初衷,目的或动机不纯,那么即使是身处基层,也只是身心“两张皮”。一些干部觉得基层辛苦劳累,主观上产生排斥心理,让下乡成了“强扭的瓜”。有些干部虽然也愿意下乡,不过只是把基层当是散闷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成了摆设的“花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也没有发言权。入基层也是一种调查,是对民情民意、乡村发展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干部去到基层,如果不迈开步子,不俯下身子,不走到田间地头,不与群众劳动交流,或是浅尝辄止,弄个一知半解,如何能调查?如何能有正确的调查?自然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制定符合基层发展的政策了。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过,“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是走基层的真正出发点和落脚点,下乡的效果如何最终还得靠解决问题来说话。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基层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问题贯穿于下乡全过程,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为民服务、乡村发展和治国理政之道。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党员干部既要做到从群众中来,更要做到到群众中去。一方面要切实扭转思想观念,身入基层,心更要入基层,让自己“身心俱入”。一方面要杜绝一切形式的虚假主义和形式主义,常备“向下”之心和务实之举,向百姓“寻师取经”,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如此,方能在基层中磨练本领,干事创业,让走基层真正走出效果来。
文/李金龙
来源:红网
作者:李金龙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