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时改革”别被舆论“绑架”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王俞 2017-11-11 00:02:13
时刻新闻
—分享—

  每月一次8天长假,前提是要连续上班22天。近日,贵州省清镇市组织部发布了一份名为《清镇市推行乡镇部分岗位工作人员连续22天工作时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引发广泛关注。(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8+22”工作时制一经推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抛下了一块石头,立刻引起了舆论炸锅,负责这项改革的清镇市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政飞,也因此一下子成为了“网红官员”,备受争议。原本只是一项小小的乡镇时制改革,经由媒体报道,以及网友围观,却成为了一件全国人民都关注和热议的大事。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乡镇“工时改革”千万不能被舆论“绑架”,迫于舆论压力而裹足不前。

  按理说,公众关注清镇市推行的“8+22”工作时制改革,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当地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倾听来自网友和媒体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让改革更加科学合理,行稳致远。但是,网上那些所谓的建议和意见,更多的是情绪化的宣泄,或者是借题发挥的吐槽罢了,缺乏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成为了干扰“时制改革”的舆论“杂音”。

  网上之所以有这些“杂音”,更多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网友没有耐心去研究清镇市“时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当然,在网络资讯大爆炸的当下,也没有多少人会静下心去研究。这种“一看到就想到”的惯性思维,是无法发出理性声音的。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声音往往在网上分贝很大,导致了网络舆论生态严重失衡,给当地工作造成了被动。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梳理清镇市的乡镇“时制改革”,我们会发现,这项改革是特别接地气,也是特别具有科学精神的。

  首先,所谓的乡镇“时制改革”仅仅是个试点,只在9个乡镇试行,并非“一刀切”。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即便是试点乡镇也多是涉及直接服务公众的部门,而并非所有岗位都采用“8+22”工作时制,如党政办这样的部门,就没有纳入到改革的范围。其次,试点岗位都设立AB角,A休假时岗位责任由B承担,责任划分明确,因此公众担心“工作断档,服务掉线”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再次,这项改革更多的是基于农村工作的实际。这些年,不少农民也开始进厂上班,基层“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时制,在服务农村老百姓时出现了“不适”。最后,“8+22”工作时制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具体实践,也是破解干部“走读”现象的一剂良方。

  诚然,现在“8+22”工作时制改革还有不足,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也是顺应发展要求和切合工作实际的,因此,当地要勇敢地将改革进行到底,切莫背上太多的舆论负担,更不能被舆论“绑架”。就目前而言,推进乡镇“时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顶住舆论压力,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迈出坚实的步子,用改革的实效,回应舆论质疑。

  文/沈道远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11/44710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