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年三戒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元 编辑:夏熊飞 2019-04-26 19:05:41
时刻新闻
—分享—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最富有创造力,也是最关键的时期。青年时期想什么,做什么,走什么路,对未来的人生影响深远。因此,当青年人在丛林中披荆斩棘时,在激流中孤舟横渡时,在山崖间艰难苦行时,须摒除杂念,留意脚下,万般小心,细细想来,当有三戒:戒迷茫、戒浮躁、戒浅薄。

戒迷茫。迷茫是青年的大敌。它可使船只失去方向,被怂恿,被裹挟,被摧折,迅疾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时代之海中;亦使良驹误入歧途,受困一方,使千里之行成为遥不可及的梦。而青年一旦陷入迷茫,便会被浓雾遮住双眼,失了方向,或被空虚夺去灵魂,没了自我,最终在庸庸碌碌中蹉跎岁月,及至白发苍苍,双目昏昏,意识到青春已逝,而自身一事无成时,便只有在孤灯寒夜,百花凋零之际,痛饮伤悲和悔恨,所谓“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但迷茫并不可耻,许多大师年轻时,也曾迷茫过。厄运也曾降临到司马迁头上,当年他因李陵事件获罪,被处以宫刑,这使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坠下迷茫的悬崖,不知前路何在,甚至一度万念俱灰,几欲结束生命。但那份对历史、对叙述、对王朝兴衰和人世浮沉的痴迷与热爱,使他忍辱负重,完成了千古巨著《史记》。而当漂泊他乡的鲁迅望着上野浪漫的樱花时,也因祖国的孱弱、因前路的未知、因异域的隔阂而迷茫到不知所以,直到经历了“幻灯片事件”,为国人看客式的麻木深深刺痛,他才走出迷茫,弃医从文,以文字为匕首,为唤醒国人沉睡的灵魂而战斗不息。如此看来,迷茫不可耻,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能使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矢志不渝的理想,方能在星辰隐没、暗夜无光之时寻得方向,在狂风暴雨里,在惊涛骇浪中不乱分毫,沉静如初。

戒浮躁。当今之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加速度”的时代,美好和幸福加速到来,虚名和浮利也加速膨胀,贪欲和诱惑更是加速生长。一些青年渐渐在这种加速度中向欲望妥协,滑入欲望的深渊,成为浮躁的奴隶。人一旦陷入对“快”的过度迷恋,便会使现实“失真”,时间扭曲,思想变形,认为一切都是“快”的结果,便一切求快,妄图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但显然,大多数时候,“快”只是一种假象,一种呈现出来的结果,它漠视了萌芽与开花,略过了漫长的生长过程。事实上,任何结果都是一种必然。所谓的偶然,不过是在成千上万个日日夜夜地寻觅中的悄然邂逅,不过是在皓首穷经、千回百转中的回首一瞥。若执迷于制造这种偶然,只会适得其反,只会在虚幻的亢奋中一步步走向崩溃,走向疯狂。

越是被“快”所裹挟,越是应该慢下来,从快的幻觉中醒来,触摸内心,感受真实,照见自己,用纯粹打量世界,用良知叩问生活。不仅要慢,更要沉下来,深深地扎进土里,一枝一枝地长,一朵一朵地开,开一朵像一朵,如此,便可清风自来,浮躁自去。

戒浅薄。有的青年长年累月地将自己交付于手机,在时间的碎片中,在屏幕闪烁弹跳间打发时间,这样的青春是漂浮的,这样的青年是浅薄的,仅在世界的外部和表层徘徊,仅沉湎在生活的琐碎和纷杂之中,而难以洞察自我和他人,更难以洞悉生活的本质。欲避浅薄,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在书中领略世界之大与人类之小,探索人心的幽微与奥秘,在往圣绝学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阅读中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成为有思想、有深度的青年人。

在书中,青年可领略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可加深对世界、对美的感知,可建立与万物的神秘联系。儒学大师马一浮在《旷怡亭口占》一诗中所言“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便是对草木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积淀之上的。这句话说的是纵然阅尽世事,依然能怀有对草木的怜悯之心。这是对小的感知,对细微的感知。其实,“小”里往往就藏着大世界,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这里的“怜”不仅是对草木的怜悯,更有一种对美的觉察,对事物的洞悉以及对世界的爱,是一种悲悯,一种善,一种美。有了这样的感知,便能轻易地领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妙境,亦能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注目于陶醉于凌晨的花未眠。这样的青春该是多么美妙,这样的青年该是多么幸福。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青春只有一次,当珍惜,当慎重,当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亦要戒迷茫、戒浮躁、戒浅薄,须提着理想的灯笼穿过迷茫的浓雾,用真实的触感挣脱浮躁的幻象,凭深邃的目光避开浅薄的沼泽,才能抵达繁花盛开的彼岸。

文/张元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元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4/26/53936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