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没有必要抨击朋友圈里的“假精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田德政 2019-07-05 16:10:5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期,微博里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朋友圈里的假精致”,意思是有些人在朋友圈里精致又积极,现实生活却一团糟,引来无数网友的阅读和讨论。(7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不知从何时起,作为不少年轻人社交的重要平台,微信朋友圈渐渐变成了“精致生活”与“美好人设”的“大晒场”。精心加滤镜、瘦脸磨皮过的自拍,各种摆盘调光修图过的美食,充满文艺气息、字斟句酌但又让人不明重点的文字等等成为“发圈”的标配。还有人特意去图书馆、健身房、咖啡馆,不为读书、锻炼和喝咖啡,只为拍几张让自己看上去“积极向上”的打卡照。不少网友这样打趣:“明明月薪才三千,在朋友圈却过成了月薪三万的模样。”

与之前的“伪精致正在拖垮中国年轻人”“被仪式感掏空的年轻人”等话题一样,朋友圈里的“假精致”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思考关注。目前,社会上主要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表示完全认同。认为将“看上去更美”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能在忙碌而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让自己找到存在感,幸福感倍增。至于是不是与真实生活差距甚远,那都无所谓。一种则充满鄙夷与讽刺。认为“晒”与“炫耀”说白了不过是一种与现实生活差距太大的虚伪行为,完全没有必要去关注,甚至会直接屏蔽拉黑。

笔者认为,在朋友圈里营造“假精致”虽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但也完全没有必要用“非黑即白”的态度去“一棍子打死”。

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品质、高格调生活的自由,也有通过赢得关注、取悦自己的自由。如果这种“自由”是以承受过大贷款压力、毫无节制的消费以及懒惰消极精神状态为基础,以过度炫耀、一味迎合他人获得肯定为目的,无疑显得十分虚伪与空洞,还颇有种自欺欺人的悲凉,毕竟“越想炫耀什么,越是缺少什么”有一定道理。

但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交和独处时保持高度一致。一般人都会在社交场合不自觉地尽可能展现出尽可能礼貌得体、精致美好的形象,欧文·葛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就对社交中的人性做出了淋漓尽致的剖析。朋友圈作为一种社交性的平台,自然也难免存在这种“人前精致、人后过得并不怎么样”的情况。

再者,绝大多数花心思修图、花功夫美颜的,都是年轻人。无论什么时代背景,这个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的群体由于阅历不够丰富、价值观还未成形,或多或少地都会追逐潮流,满足内心的小虚荣。比如我的父辈们,在年轻时最得意的可能就是能骑上凤凰牌自行车、带上钻石牌手表,每天在村里遛上好几圈。当下,相对于观看话剧音乐剧、参加草地音乐节,漂亮的女白领当然不会更倾向于将凌乱的宿舍展示出来;相对于去体育馆看球、去健身房锻炼,年轻的小伙子当然不会发自己窝在床上打游戏、吃泡面。所以并没有必要去严厉抨击这种朋友圈里的“假精致”。

“伪精致终将败给岁月,被时间所解决”。朋友圈里的“假精致”也是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尤其是结婚生子后,许多人可能更倾向于不再发朋友圈、去刻意营造所谓的“精致”了,而是更侧重于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在笔者的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波越来越安静的朋友,除了发一些工作上的信息,生活上的事情半年甚至一年都不见更新。即使偶尔更新,也都是些笔者看来都难以抑制“发圈”冲动的事情,比如考了好几年终于到手的某个执业证书、一家人计划了好几年终于得以成行的出国游、加班几个月最后终于圆满组织策划的某次活动……看到这些朋友圈,哪怕有修图摆拍的痕迹,相信一般人也很少去纠结,更多的是会发自内心地点个赞。毕竟谁心理都清楚,这个“赞”并不纯粹是为了送给一那张张精致的照片,更是为了送给朋友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付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文/张小草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7/05/56864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