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飞机因乘客收到噩耗返回:人文关怀应立于规则之上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晨曦 编辑:张瑜 2019-12-09 23:22:4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8日,杭州萧山机场一架飞机刚要起飞时,机上一对老夫妻表示家中有人去世,需要马上下机改航。机组征得多方同意后返回,并广播通知乘客缘由。将老人送下飞机后,该航班在延误50分钟后起飞。飞机上乘务长表示,平时飞行中他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今天这样的事,大家都能够理解,所以尽了最大努力,确保服务以人为本。(12月9日《新民晚报》)

飞机起飞后又“人性化”返航的新闻其实并不少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遇到了乘客突发急病的情况、为争取黄金时间而做出返航的决定。这种不计成本的返航之举,常常能赢得人们的感动与赞赏。此次萧山机场的“人性化”返航事件,纵然能体现出一定的正能量,但笔者认为,从公共秩序上来看,此次行为还需商榷,并不值得大肆夸赞,在规则义务上也无需如此。

的确,遭遇亲人去世是不幸和痛苦的,老夫妻急切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应该给予同情。可悲剧已经发生,所做的也是事后处理,而非生死攸关之事,远未达到抢救“生命时速”的程度,没有必要“以人为本”而做出返航决定。何况,本次航程时间并不长,老人完全可以在落地后折返,在见面的性质上并没有多大改变。而这个“以人为本”的特例付出的代价却十分高昂:不仅航空公司耗费不小的成本,而且牺牲了飞机上其他乘客的利益。

公共场域下的规则框架本就不应随便突破,这是维护公平利益的准则。在这次事件中,哪怕是机组争取到全部乘客的同意也应该慎行,更何况并未说清“征得多方同意”中的“多方”是否包括全部乘客。而且这种“人性化”返航刻意宣传也会释放出不良信号:即公共环境下的规则也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可以因某些“人性化关怀”而瞬间改变。这种暗示的长期影响,会导致人人都觉得自己的事情十分紧急重要,都期待着可以为自己开人文关怀的“绿灯”,旁观者也会失去理性分析的空间。那么,碰到下一个情况是否该这样做?一味任由这种情况出现,是否会导致整个航空秩序的混乱?但若拒绝又是否公平?

反思这件事并不是说在“人文关怀”与“规则制度”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但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其以人为本的举动必然是建立在规则意识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对一件合情却不合规的行为进行拔高的赞美,道德绑架人们的理性思考,忽视对规则的坚守。对于公共生活来说,维系其运行的不是人为制造的感动和偶发的善意,是理性的、公平的、有原则的规则和标准。只有不被“人之常情”绑架,做到理性客观,才能在二者产生冲突时做出恰当的选择。

文/刘晨曦(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晨曦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09/63093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