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店不是打卡圣地,而是读者的殿堂

来源:红网 作者:穆瑞琦 编辑:张瑜 2019-12-11 21:35:0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有一家卖旧书的书店,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却被成千上万的旧书籍塞得满满当当,书店充满了文艺复古的气息,每天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打卡。然而,店老板规定:打卡拍照的人必须买一本书。这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各类网红书店呈井喷之势喷涌而出,成为又一文化地标吸引人们前往。如今年11月在南京开放的高晓松的“晓书馆”,吸引不少文艺青年去打卡。重庆九龙坡的书店“钟书阁”,因其独特的装修成为网红打卡地,自开业起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去拍照。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线下实体书店的兴起,似乎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纸质书籍的热爱。但在打卡网红书店的繁荣表现之下,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沉下心来阅读的实属少数。因此,有人提出了打卡书店的灵魂拷问——你到底是去拍照、打卡、晒图……还是去看书的?渝中区这家旧书店老板的感受,毫不留情地打脸了这些“文化爱好者”,他称:以前全是看书的,现在全是拍照的。

面对只打卡不买书的行为,老板无奈之下便制定了打卡拍照必买一本书的规定。有人认为这是强买强卖,没有尊重消费者的真实意愿,但我认为老板的做法无可厚非。

如今的大多数网红书店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书店+咖啡”“书店+餐饮”“书店+文创”等形式屡见不鲜。实际上,书店的收入大多来源于这些副产品,真正靠销售书籍获利甚微。如香港诚品书店,珍珠奶茶的营业额,便是畅销书的70倍。

而渝中区的这家旧书店,几乎难觅包装精美的畅销书的身影,大多都是有年代感的旧书。店面十分朴素,没有高大上的装潢,更没有销售奶茶、文创等副产品,只是一家单纯的书店。这家普普通通的小店,每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此打卡拍照,成了人们眼中的“网红书店”。有业内人士指出,“书店火了就会涨房租”是一条行业潜规则。不是所有的书店都是公益性质的,书店的运营维护需要一定的成本。情怀不能当饭吃,店主也要赚钱谋生,书店本来就是买卖书的场所,让来此打卡拍照的人买书情有可原。

其实,在来书店的游客络绎不绝的情况下,书店老板完全有理由提出拍照收费的规定,毕竟游客在书店打卡拍照也需要维护成本。但老板却换了一种方式,提出打卡必买书的规定,以这种方式鼓励人们重拾纸质阅读。若来书店只为了打卡拍照,离开之后除了几张照片可能什么也没留下。但若买几本书回去,偶尔翻一翻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或许还能激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而且,打卡必买书并不意味着进书店强制消费,老板针对的主要是那些打卡拍照的人必须买一本书作为互动。老板并没有把来书店的人仅仅当成消费者,而是视为朋友和读者。老板表示,任何人来到书店都是平等对待,街上的乞丐来了也是读者,也可以在书店里看书。从中也流露出这个17年旧书店的人文情怀和对读者的尊重。

其实,与其关注书店打卡必买书的“奇葩”规定,倒不如多反思为何现在读书的人少了,打卡的人却多了。人们越来越重视打卡带来的炫耀感,却忽视了阅读的体验感。晒在朋友圈里的网红书店打卡照或许能满足一时的虚荣感,却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和文化缺失感。阅读本应是一件静下心来深入体验的活动,浮华喧闹的打卡只会使阅读变得功利世俗。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书店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物质载体,也应是人们享受知识的乐园。与打卡拍照的炫耀感相比,享受被图书重重包围的美好感觉,体味深入阅读中与文字交流的幸福感,才是书店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真正爱阅读的人不会炫耀书店打卡,因为他们已经将其视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而书店也从来不是打卡圣地,而是读者的殿堂。

文/穆瑞琦(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穆瑞琦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11/63140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