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反复发文加重基层负担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张瑜 2020-05-14 22:39:1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8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一则案例是,某省住建厅在精准脱贫“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专项行动中部署工作草率,在2个多月时间内仅此项工作就先后4次发文更改工作要求、表格内容和上报时限,令基层无所适从,加重基层负担。(5月14日《人民日报》)

作为一种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的规范性文件,政府公文是下级开展工作、落实要求的重要参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才能让基层抓好落实。但是,文件朝令夕改、反复变动,既容易打乱基层正常工作节奏、平添工作压力,也会损害上级部门的公信力。某地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4次发文,对工作标准反复更改,显然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这类问题进行及时通报,是一种有力纠偏。其背后折射的问题,更值得警惕。

发文是推进工作的一种载体。上级文件就一项工作多次更改工作要求、表格内容等,则可能让下级前期工作成果付诸东流,甚至不得不从头做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不乏这样的例子。明明是一件事,却要多个单位印发多份表格,要求基层填报数据。“项项要落实,个个要抓紧,都是上级部门,都得罪不起”。为此,基层乡镇、社区干部不得不“白加黑”连轴转,导致基层不堪重负、亚历山大。不仅让基层有限的时间精力被挤占,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抓落实的效率。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基层是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各级各部门的改革举措、工作要求、民生政策,最终都会传导到基层,再汇聚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基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决定政策落实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上级在制定文件、安排部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缜密的政策研究、广泛的基层调研、反复的意见搜集、科学的论证审查,确保文件应有的科学性、操作性、权威性,从而为基层工作提供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依托。

一项工作2个月内4次发文更改工作要求,既有作风问题,还有能力问题。客观来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各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一些单位在面临一项新工作、新要求、新领域的时候,也不乏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和压力。对工作要求进行变更,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政策、推进工作。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相关单位、相关干部工作能力、专业素质的短板和不足。正是因为推进工作方式单一、专业能力不过硬,才会通过发文的方式反复改变要求。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着力提高文件质量,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提出了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明确要求。将《通知》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坚决反对“一项工作2个月内4次发文”等形式主义问题,从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工作作风、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着力,更好发挥红头文件“发令枪”“路线图”等指导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激发基层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的精气神。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5/14/72362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