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垃圾分类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陈乘 2020-06-02 17:42:42
时刻新闻
—分享—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随着全国46个城市强制垃圾分类驶入“快车道”,这句话在中国已成流行语。

这几年,从最初的倡导至如今的立法,从最初的“被动执行”到如今的“主动分类”,可以说“垃圾分类”不仅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更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文明意识。

何出此言?不少讲究的、时尚的人,给厨房做了专业的空间设计,他们有的进行了导轨式收纳,有的则是玄关式收纳,更有些“时髦”中老年人将厨余垃圾桶镶嵌进了台面内,现在丢垃圾时连腰都不用弯了。当然,那些可爱的、个性化的分类垃圾桶更是屡见不鲜!

毋庸讳言,垃圾分类的普及、推广、全面实行之路依然艰难,比如有些地区尚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许多村(社区)尚未引入物业管理,且监管人员有限,难以保障人们的日常执行。

即便是在垃圾分类监管严格的区域,家庭源头分类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为了加强监管,一些区域为居民免费发放了印有家庭识别二维码的专用厨余垃圾袋,对使用者而言的确起到了引导、提醒、约束管理的效果,但对于未使用者来说依然存在不分类现象,且难觅源头。

也有些人许是平时过于忙碌,点外卖、做简餐,往往为了图省事儿便将厨余垃圾同包装盒、奶茶杯、易拉罐、玻璃瓶等等垃圾收于一袋顺手一丢。更有甚者虽然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却并不知晓垃圾该如何科学分类,导致了分类靠蒙、全凭感觉、错误丢弃现象的出现。

其实,垃圾分类很简单,诚如央视“段子手”朱广权所说:“垃圾是干是湿,让猪试吃,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连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而可回收垃圾,则可以卖了钱买猪,猪肯定想说,我为人类付出了太多!”

如今,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国家和社会还在大力倡导着“公筷公勺”,乍一想似乎挺麻烦,但当习惯成自然,我们不仅吃的更安全,生活的环境更环保,更是一种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试想一下,餐桌上我们使用了公筷公勺,就餐后我们自觉分类垃圾,有序丢弃,是不是瞬间便有了些许西式的浪漫和传统中式礼仪的美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我们的生活又将何等的健康、幸福、宜居。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6/02/73094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