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妨“糊弄”一下,把时间还给自己

来源:红网 作者:曹馨予 编辑:张瑜 2020-11-05 22:40:3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参赛作品

“气死我了,今天我……,怎么可以这样!”“天啊!怎么可以这样?太过分了吧!”不难看到,在这个对话中,回应方只不过是在不断重复与肯定对方的情绪和看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输出。

这样的对话,出自最近出圈的豆瓣小组“糊弄学”。据悉,该小组已经汇聚了14万成员,小组成员自称“弄弄子”。所谓“糊弄学”,就是以“人生苦短,糊弄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为生活理念,试图花费最少的时间应对生活中不太重要却难以推脱的事情,同时不让对方察觉到态度的敷衍。

并不积极的“糊弄”一词,为何会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追捧呢?

在快节奏的今天,“打工人”996的工作常态下,繁杂的琐事和生活重担让人们喘不过气,更有外卖小哥因出餐太慢导致情绪崩溃大哭的新闻登上热搜。如此高压之下,人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对自己重要的人和事情上,面对一些无关紧要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沿着不经过大脑思考的“边缘路径”,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性地处理信息,不失为一种节约时间成本的高效方式。

发达的社交媒体大大拓宽了人们的日常交际网络,手机里上百个群聊使得微信不再只是基于“强连接”的社交平台,现实中的工作圈子、学习圈子等都以群聊的方式照搬到了网上。“压倒成年人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只需要一个家长群。”这句话近日在网络上流行,家长群变成了压力群、作业群、夸夸群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信息的轰炸与过载,入侵了原本属于私人的时间与空间,无形之中人们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关系,社交压力倍增。对于一些不顾时间点或没有考虑对方感受的信息要求,如拼多多砍价信息、领导长辈突如其来的问候等,人们出于想要管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经营“人设”的心理,考虑到自己言行的后果并不想草草回复,而是通过套用“糊弄学”总结好的万能回复模板,使用数个“哈哈哈”或表情包、语气词等在他人面前进行表演。正如“糊弄学”小组组长阿汤所说,“糊弄需要精力和技巧,冷漠才是最简单的。”但冷漠往往意味着面临失去所必需的社交货币的风险,糊弄一下不失为一种避免尴尬又体面的方式。

进入豆瓣“糊弄学”小组,你会发现小组里严格规定了禁发的内容。有序管理的同时,实用性很强的经验分享与让人忍俊不禁的失败案例营造了组内轻松的氛围。网友能够在这个开放的公共领域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进行互动,获得情绪和心理上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糊弄学”的出圈与它迎合了当下青年人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的情绪,能够产生强大的共情效果不无关系。

“糊弄学”不过是当代青年人自嘲、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他们一边追求着“丧”文化,一边喊着“打工人”的口号积极上进。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纷繁复杂,不妨认清自身的发展方向,给事情的重要性分级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避免琐事“内卷”自身精力。有些事情,不妨糊弄一下,把时间还给自己。

文/曹馨予(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曹馨予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1/05/85674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