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会有反转,但不必认为追求真相是场虚无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语灵 编辑:化定兴 2021-04-14 18:13:43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jpg

“后真相”一词在传播领域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感性、情感、价值优先于客观事实,并对舆论的形成和整合产生更大影响的现象。近几年,反转、打脸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从2018年的重庆公交车坠江到2020年的罗冠军案,再到今年的货拉拉事件……大大小小充满戏剧性反转的事件引导着公众的态度不断摇摆变化。诚然,在这样的后真相时代下被点燃的狂热情绪容易使舆论失焦,甚至产生诸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素等恶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其中产生的“真相可有可无,追求真相只是徒劳”的虚无主义。

在数字网络与媒体普及化的今天,个体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每天网络上都有庞大的信息被生产制造与传播,在一个信息鱼龙混杂且无节制繁殖的状态下,人们一方面拥有了可以自由挑选信源进行对比的选项,另一方面却面临着在甄别筛选信息中必须耗费精力的状况。事件总在反转,真相究竟何在?成了不少人在一场场反转新闻事件过后所沉思的问题。

从传播者的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以流量为指标的盈利模式在考验着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也滋生了大量为逐利而扭曲真相传播谣言的自媒体。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客观的事实和真相逐渐让位于娱乐化、煽动化的情感传播与共鸣,因为情感的煽动、隔阂与对立比陈述事实更容易影响舆论,获得更多的点击、转发与评论。

在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生态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思维推动着不少人逐渐放弃思考甚至是走向虚无。这种状态看似不具有攻击性,实则却是拥有着解构一切的强大破坏力。对追寻真相过程的消极与冷漠,不仅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而且极易让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乘虚而入,冲击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引发价值共识困境。

由此可见,在“后真相”的环境下提防虚无主义思想的泛滥是有必要,且需要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共同改变。传统媒体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仔细考虑报道事件的聚焦与框架;官方通报则是需要把握舆论发展的脉络,及时发布调查情况,在核实掌握到足够的信息和证据后,再针对公众关注的痛点问题进行合理清晰的回应。

受众也要改变自己遭遇反转新闻时的态度,应该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变化的普遍性以及追寻真理之路的曲折性,不要因为出现了反转与变化就对事物真相的存在产生怀疑。我们需要避免的是在事情全貌未被调查清楚前擅自对事件中的人下定论、泄露个人隐私与网暴攻击的武断极端行为,而不是放弃思考、停下对事件真相的追问步伐。

文/杨语灵(西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语灵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14/91859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