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导师要求学生换头像,初衷虽好但逾越了应有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杜峻菲 编辑:张瑜 2021-06-05 20:43:34
时刻新闻
—分享—

ed7fc0b1774c442d9c48166cebd15844.jpg

#被导师私信要求换头像#的微博话题,在今日十时许到达了24小时阅读趋势的顶峰,一时八方网友会集,各显意见评论,争议不断。

事件起源于一条网友的吐槽,吐槽内容是导师私信自己建议换个雅致庄重的微信头像。不少网友作出“爹味十足”“中年审美”“滥用权力”等负面评价,但是舆论方向一转,又出来一波网友,他们则站在另一角度,觉得“老师真诚”“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

导师的这种做法到底是“管得太宽”还是“诚恳负责”,暂且不论,从小小的微信头像一事,我首先体会到的,其实是两代、三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思想鸿沟。

正如早有的网络议题“七大姑八大姨聚会”“父母催婚”,都是上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为你好”,又是下一辈人对上一辈人的疯狂吐槽,究其根本,也是两代人之间巨大的代沟和彼此换位思考能力的不足。换微信头像是缩小版的“父母催婚”“家庭聚会”,在这种矛盾下,晚辈出于尊重长辈的社会伦理,不能直接反驳,却跑到网络空间大肆吐槽。长辈出于为晚辈好的心理,事事挂心,却不免失去自己与他人相处时应有的边界感。

社会学中,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从传播学角度,换位思考又是创造“共同意义空间”,避免产生“传播隔阂”的必要条件。心理学上,共情力源于换位思考,建立亲密关系离不开它。“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痛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也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中国古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无论是敌对关系还是日常人际相处,都少不得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早有经验累积的古人智慧,现有社会科学的文明成果,“换位思考”不应口头说说而已。

文/杜峻菲(浙江理工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杜峻菲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6/05/94386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