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双减”背后,不应让教师“双增”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凡 编辑:刘昱 2021-09-13 19:26:40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jpg

今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有效避免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失控状态。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校外辅导机构更是被上了层层“紧箍咒”,门可罗雀,一反常态。但是,上海部分小学开始推广晚托班,原本四点左右放学,现在增加课后服务和晚自习,均由学校老师负责。

众所周知,“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孩子的负担,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要真正从“唯分数论”转向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满心欢喜,却万万没想到要在学校待更长的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十几个小时,没人问问孩子喜不喜欢。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晚托班甚是欣喜,感觉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作为老师,无形之中增加了时间和精力的成本。虽说老师可以“弹性上下班”,但是理论和现实的鸿沟无法逾越,很多现实的考量让“弹性上下班”制度束之高阁,难以践行。比如很多学校连代课老师都请不到,“弹性空间”从何而来?如此之后,晚托班的重任自然而然又落在了老师身上。

在学校晚托两小时,基本都是在教室写作业。之后呢?只是坐着,不能交头接耳,不能随意走动,孩子肚子饿了也只能等着。有网友说,为何不让孩子在晚托的时间内接受像音体美这样的素质教育课程?首先,只要是在学校,老师就得对孩子们的安全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是不在教室去操场,孩子打闹磕磕绊绊出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其次,音体美的老师在平时本就课程比较多,现在晚托还需要铆足马力,加班加点,放开老师的个人情况先不说,课程的效果会很好吗?可能真不一定。况且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这样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其实,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三四点下课很多家长都没有到下班时间,确实也没有时间来接孩子。那么放学后孩子的安全问题又再一次成为聚焦点,家长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或者金钱成本来接送孩子。但是,有的家长觉得与其让孩子在教室上“牢狱式”的晚托班,还不如把孩子接回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此看来,老师有老师的难处,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但是如此一项民生工程,怎么就让老师身心俱疲,学生有苦说不出

首先,国家的政策是“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晚托班全覆盖不是强制所有学生都参加,而是小学初中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要开设晚托班。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不得强迫学生参加。”

其次,晚托班的初衷是解决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情况,切不可本末倒置,拿来上课刷题“抢”分数。如果这样,承担后果的还是老师和孩子。一方面,每个班都上课,那老师就不得不在本来已经下班的时间全力以赴,因为评奖评优最后还得看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孩子们也吃不消,高密度高强度的超负荷运转只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取得的效果也适得其反。更何况,晚托班若是上课,结束后老师还得继续批改作业,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

同时,老师也是为人父母,也不能对家里不管不顾。笔者相信,“双减”一定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一项真正为孩子为老师考虑的政策。但孩子“双减”切不可让教师“双增”。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关怀,但急于求成只会“揠苗助长”,同时还苦了“揠苗人”。究其根本,只有在老师和学生都自愿的情况下,晚托班才没有失去它本来的意义。同时,还需要完善“双减”的落实制度,下面的执行部门万万不可曲解政策本意自行添油加醋。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作为义务教育的“一剂良药”,才能让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有所裨益。

文/肖凡  (石河子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凡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9/13/101382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