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职心理教师上任,家庭心理教育也要“在岗”

来源:红网 作者:余君榕 编辑:刘昱 2021-10-10 19:55: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规模500人以上的学校,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办学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心理教师配备。(10月9日 央视网)

在社会加速发展的今天,家庭类型多元化、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急剧扩大,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单纯”,面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导,鲜嫩的树苗很可能会因不当灌输或是过度压力而伤了根本,波及一生。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在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近年来,校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频现大众视野。这一切,都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紧紧勾连。

如今校方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等行动无疑是值得点赞与推广的。然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了任,并不意味着家长们可以如一些言论所说的那样“长舒一口气”,就此“下岗”。外界的努力只是撑起了“半边天”,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可不能漏了雨。

人都是环境的产物,而家庭是一个人生存与成长的基本环境。心理学指出,在父母与子女不断的互动过程中,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没有人是天生的教育家,一个好的家长也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孩子进行沟通并自我总结才逐渐取得“教育经”。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家庭心理学相关书籍,互联网也提供了大量有关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教学资源。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大门已经敞开,最重要的是家长们必须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尽可能做到有效沟通与陪伴,打通家庭心理教育这一关,不要让孩子有照顾却无关心,在心理上成了“留守儿童”。

我们不希望政府、学校的“重视”换来的却是某种意义上家庭的“漠视”。专业支援要继续推广,内在支持也要长久在线。打造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生态需要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该挑的担子不落下,让新一代的成长教育更完整。

文/余君榕(苏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余君榕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10/102766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