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为什么仍是国人千里归家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郑籽言 编辑:陈乘 2022-02-02 19:51:5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郑籽言(重庆大学)

春运已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迁徙。尽管从2017年开始,春运客流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2022年旅客流量仍预计会达到11.8亿人次。每年的这段时间,无数国人拿上车票、背上行囊,随人潮涌动踏上归途。日渐便捷的交通缩短了由梦想到故土的时间,而高速发展的科技也拉近了容身之处与心灵港湾的距离,在这种情形下,“过年”似乎不再是一年中仅此一次的相聚,也不再是一场需要真实肉身在场的仪式,但我们仍愿意为这短暂的节庆如候鸟般迁徙,相见再分离,其必有特殊因缘。

科技发展了,但我们还是想回家过年。科技缩短了人和人的空间距离,并将现实社会复制到网域,但世间总有一些事物是机械无法复制的。视频拜年、微信红包、年夜饭直播,过年该有的仪式全有,甚至还多了一点创意,但我们仍觉得缺了点什么。节日是一种仪式抑或一种体验,而体验的本质便是全情投入。电子信号传输的影像无法复制肉身的温度与欣喜,线上转账的便捷也无法复制收到红包时沉甸甸的满足。感官体验与情绪浸染,身体所感与心中所想,所有这些全部加在一起,才是节日,才是“年”能给人带来的“在场感”,而这种感受,只有回家过年才能真正体验。

年味变淡了,但我们还是想回家过年。人人都叹年味淡了,但年味“淡”掉的只是表面的形式,“年”所具有的内涵始终未变。人对开始与结束总抱有一种奇怪的情感,所以我们给一年的终结与开端赋予仪式。年是除旧迎新的事实,也是万象更新的祝愿,更是一种“仅此一次”的纪念,而纪念“特殊”的最好方式,就是与重要之人一同度过,就是“团圆”。尽管有疫情和工作的阻碍,有“天涯共此时”的慰藉,但只要年的意蕴不淡,核心不灭,“年”便仍是国人千里归家的动力。

我们总在试图解释春运的成因,解释为何“回家过年”对国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但事实上,回家过年的理由可能真的很简单。或者只是想念家里饭菜的味道,或者只是想见见故乡的亲朋,又或者只是习惯使然,想看看乡邻旧景。当多数人怀着归家热忱享受岁月之美时,总有人带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支撑着这个社会的运转。抗疫医护的坚守,客运班组的坚持,执勤交警的坚定……正是有他们的付出,“回家过年”才能从祈愿变成现实。当我们为回家团圆而欢欣鼓舞之时,也不应忘记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郑籽言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02/108373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