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冬奥会垒起了大国自信的高台

来源:红网 作者:闫炜炜 编辑:陈乘 2022-02-22 16:53:00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闫炜炜(湖南师范大学)

来是迎客松,去是折柳别。在过去17天的冬奥赛季中,我们见证了无数拼搏与泪水,见证了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更见证了一份日益觉醒的大国自信。

大国自信是以文化特色笑对八方来客的底气。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中国式浪漫”无处不在。时至今日,我们已不再需要用宏大的场面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是坚信着缓缓流淌的中式美学同样动人心弦。从二十四节气唤醒对未来的希望,到十二生肖雕刻出绳结的愿景,这是中国传递出的“一起向未来”的理念;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意味深远,到“天下一家”的直抒胸臆,这是中国传递出的“更团结”的格言;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感怀,这是中国传递出的磅礴又内敛的底蕴。张艺谋在闭幕式后发文:“我认为这次冬奥会开闭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自信,我们放下了包袱,完全放松自己才可以浪漫。”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十几年、一步步,我们垒起的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九层高台”,更是在此基础上文化自信的底气。

大国自信是以开放姿态诠释冬奥精神的胸襟。新冠病毒割裂联系,单边主义加深鸿沟,地缘危机制造对立。在此背景下,交流与对话、尊重与包容才显得愈发珍贵。北京冬奥会便充分展示出一个负责任、有温度的大国形象。开幕式上,志愿者孙泽宇以手比心,对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说“Welcome to China”,这是中国敞开大门喜迎宾客的真诚;挑战4A失败的羽生结弦不仅获得了大批网友的心疼,更收获了来自中国粉丝的两万余封来信,这是我们不仅为本国选手喝彩,更对其他健儿致意的高度;中国冰壶组合不敌美国队后反赠对手奥运纪念徽章,这是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践行。文化自信给了我们开放包容的格局,也使得“团结友善、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一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出了绚丽的冰花。

大国自信是以满腔热忱替代唯金牌论的转变。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精神可铸明日荣光。大国自信,在于淡化荣誉的外在符号,重新发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无论是为高弘博手术前参赛点赞,还是为徐梦桃四战圆梦动容,抑或是为范可新亲吻冰面红了眼眶。当我们比起奖牌本身,更多地着眼于其背后的坚韧与拼搏、辛酸与执着,我们便跳脱了一种被框定的评价体系。大国自信,同样在于淡化对最终结果的执着,更加看重一次又一次付出的突破。当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自身对冰雪运动的不懈超越,我们便实现了由他信到自信的转变。这一刻,我们不再依赖金牌为自己加冕,因为信念本值千金。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冬奥盛会已徐徐落幕,但这一段冰雪的记忆,这一份昂扬的自信,还将伴我们走得更远。

来源:红网

作者:闫炜炜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22/109346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