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整顿“学习类App涉黄”不能上演“捉放曹”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凡 编辑:陈晓丹 2022-06-04 19:48:03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内.jpg

□肖凡 (石河子大学)

各类学习App不断涌现,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而与此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据法治日报报道,在某款App的“宝宝看”一栏里,广告品类很多,有的直接推荐黄色小说。在该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小电视图标,点击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小程序中,自动推送展示的小说内容十分露骨,并且包含不少性暗示和色情桥段。(6月2日《法治日报》)

关于学习类App涉黄问题,几乎已是“老生常谈”。从2018年开始,各大媒体已报道多起“学习类App暗藏黄段子”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未来网曾连续曝光“互动作业”包含性暗示内容图片,新华社也发文报道过“中小学生学习好伙伴”的App“作业狗”包含“全网处CP”“刷赞送会员”等信息。除此之外,南方都市报测评过30家热门教育类App,发现“学习宝”等App内有未成年人发亲吻自拍、大尺度照片等。

在媒体连续报道和社会关注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学习类App涉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原因:

“准入门槛低”为学习类App涉黄提供了技术条件。熟悉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的朋友都知道,开发一个账号都不一定需要公司,甚至可以是个人,更别说教育机构资质。而这些公众号和小程序,就是很多学习类App的前身。许多机构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将App或者小程序的端口售卖给广告商平台,让他们在其中投放广告。而广告商又深谙青少年群体的性格特征,在App中链接游戏或色情元素,以此便可以打着学习的旗号牟取利益。

“监管难顾及”为学习类App涉黄增加了扩散土壤。由于学习类App准入门槛低,每当出现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处后,其开发商主体又可以“换个马甲”继续牟财盈利。与此同时,部分平台被发现问题后推脱责任,竭力与自身撇清关系,甚至用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做到“精准打击”。

“处罚力度小”为学习类App涉黄减低了违法成本。尽管《广告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为学习类App涉黄问题做出法律限制,明确情节严重者要依法量刑,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因此付出大的代价。“处罚力度小”似乎成了打不开的死结。相较于对违法分子严厉处罚,更多时候只是封号、封域名、封IP地址等,违法商家可以很轻松地“换个马甲”死灰复燃。

实际上,“准入门槛低”“监管难顾及”和“处罚力度小”三者互为因果、交相耦合,是学习类App不断试探法律底线的主要原因。要还线上教育“一片净土”,除了对照上述三个原因“三管齐下”,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意识,对“问题App”零容忍。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凡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6/04/113507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