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官敬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忠诚捍卫“两个确立”、践行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实践。坚持从问题出发抓好调研,把准调研工作目标,聚焦问题破题、朝着问题发力,深挖工作短板与不足,提出有益见解和建议,从而达到攻薄促弱、扬优成势效果,为解决基层困难、优化工作流程、推动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列出清单,画出调研“路线图”。俗话说,坐着全是问题,下去才有办法。调查研究正是带着问题找答案,对政策执行、群众反映、堵点痛点皆做到预先考量。防止轻轻松松走过场、简简单单搞座谈,会议一开、问卷一发、照片一拍,把看材料、翻台账、听汇报当做调研。调研之前,设立调研课题、明确调研方向,做好充足准备,列出问题清单。围绕寻找问题答案,弄清调研路径和方式方法,以问题导向画准“路线图”,方能做到精准调研、精确到事、精细到流程,确保调研不务虚、不走偏。
聚焦苗头,用好调研“显微镜”。问题不调不得不了,成绩不谈不要紧。调查研究带着“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下去找答案,同时更要从基层打牢问题上来,两者分析、对比、辩证、碰撞,找到真实客观的表现,总结深层次的原因,方能捕捉真正“活鱼”。善于从群众口中、基层表象“捕风捉影”,发现政策落实、群众反映、落地效果背后的逻辑与规律,切实摸清基层存在问题、百姓期盼意愿和政策执行差距等实况。故此,用好“显微镜”,盯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找“突破口”,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看到森林,系统辩证、统筹兼顾,方可于现象中拨云见月、鞭辟入里。
直击病灶,保证调研“高质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调研能不能找到“心中所问”与“基层所提”的答案,关键要走好群众路线,真正把调研当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办好实事的路径和桥梁。实际上,少数领导干部调研扎堆、走秀,打捞些“小虾米”、摸不到“大活鱼”,正是浮在上面、沉不下去,看不到问题病灶和根子本质。故此,高质量的调研必定建立在找准病灶的基础之上。
提出办法,打通调研“全闭环”。调研是系统性、闭环性工作,不能一调了之、一研不管,而要立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工作导向统一,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办法,既要有马上就办的“速成之策”、更要有功在千秋的“长远之计”,既能办好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工程”、又能推动地方发展“固本工程”。总之,全面研判、整体剖析、辩证总结,以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跟踪问效,既立足高远又解剖麻雀、既分析问题又督察落实,让破解问题的“金点子”和“好路径”落地见效。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65/1247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