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网络评论,浮躁之气渐浓。比如有的作品往往是“妄下断语,肆意杀伐,不想让人说话,也不给别人分辨的机会”,这是典型的功夫不到家的体现,可网络上这样的文章为数还真不少。
相比之下,做的比较好的,知风老师要算一个。知风为文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霸占”了各大网站头条位置。笔者以为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其文章特有的气度与格局决定的。
观其行文,更多的是在反思,多用排除法,有时候甚至是有意帮助当事人“寻理由,找借口”:文章虽然只是一个人在写,但是允许双方都有话语权,甚至展开充分辩论,最后辩得对方哑口无言,心悦诚服。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力求客观公正,自己有意虚拟了一个辩论的场面,“每说出一句话,要预料到对方会怎么反驳”,然后把漏洞补上。
一味的批评、斥责,实则就是“只攻不守”,这样下去必然会漏洞百出。反之,允许正反双方争鸣,这才是“攻守兼备”。以《留得“按摩房”,难除“房中术”》一文为例,作者主张“不如关了”,于是就得给出开不下去的理由,“如果还能开,就是监管存在漏洞”,而后得出“这样的‘扫黄’也是顾及经济利益的‘擦边球’”之结论。
文章只有具备了“让人说话”的气度与格局,就像打太极,有攻有守,有来有往,借力打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我们的写作才能经得起推敲,逐渐走向成熟,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被推荐、被点评了。
文/胡文江
来源:红网
作者:胡文江
编辑:夏熊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