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使用微信办公被处分,重新审视公共型平台权利边界
2019-02-22 20:10:53 字号:

使用微信办公被处分,重新审视公共型平台权利边界

近年来,使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很多党员干部将微信应用于日常工作,不少机关单位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微信办公确实可以为工作带来一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有少数党员干部在使用微信时,触碰了保密这条“高压线”,导致微信办公泄密案件逐年增加。媒体近期就公布了数个因为使用微信办公而被处分的案例。

微信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甚至一些人可以说只要是醒着就在玩微信,居然有党员干部在这个事上“栽跟头”,确实让人意外。当然,这个事,最大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微信本身,但却应该让那些经常在微信办公的人警醒,方便事小,导致信息泄露事大。

而透过此一现象,也能够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微信这个拥有10亿用户日活的国民级APP的对每个人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事实上,就在前不久,因为封杀多闪、聊天宝、马桶MT等“挑战者”,更是让微信是否涉嫌垄断,利用自己巨大的流量入口地位和用户基础排挤公平竞争的话题再度在舆论场引发热议。

上述争议,其实指向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在互联网进入社交媒体垄断时代后,这些已然具有相当公共属性的社交媒体,到底该如何平衡好自身权利与市场公平竞争的关系,在占领了最大用户基数的同时,又如何承担起对于用户信息的保护责任。

互联网进入巨头时代,已是事实。但用户和信息入口如此集中于一个平台的现象,可能只有社交媒体领域。比如在电商领域,有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还有后起之秀拼多多;在网约车出行领域,虽然滴滴暂时一家独大,但后备队员太多;在外卖、共享单车领域,虽然也有大的平台市场份额领先的情况,但总体上是“五颜六色”,市场生态相当开放。

但社交媒体领域的市场生态,显然要单调得多。从QQ到微信,近20年的中国网络社交,几乎都牢牢掌握在一家企业手中。微信目前更是成为用户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打开频次最高、涉及面最广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市场化社交媒体,而是逐渐拥有了公共属性。它的一举一动,不仅仅是能够决定其它竞争对手的威慑力,也关系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开放性,更与民众的选择权、信息权利息息相关。就拿市场开放竞争来说,在20年前的门户网站崛起前夜,当时若有一家平台能够完全“封杀”其它对手的崛起,恐就不会有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多元化生态。

所以,回到公共属性这一点来看相关平台的“霸主”地位,必然需要有更多元化的审视视角。一方面,正如相关专家指出的,原则上讲市场主体有自治的权利,但如果这种限制行为排除、限制了竞争,则就可能违反反垄断法。这需要从界定相关市场、市场力量、行为的合理性这些步骤进行分析,并讨论平台是否构成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平台有多大,责任就应该有多大。在坐拥如此大的用户基数和流量入口的背景下,它所获取的用户数据和隐私,在保护和利用上,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遵循了应有的规范,应该有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和更具效力的机制约束。

“互联网精神”中,开放被排在第一位。中国触网20多年来,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勃勃生机,更不可能诞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但是,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得警惕一些平台壮大后,处于自我利益的保护,而滥用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和支配地位,伤害来之不易的市场开放生态。这攸关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每位“用户”的网络权益。

文/黄启

来源:红网

作者:黄启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