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习声嘹亮 | 文艺工作者应争当“明德标兵”
2019-03-07 17:49:23 字号:

习声嘹亮 | 文艺工作者应争当“明德标兵”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3月7日人民网)

何谓“明德”?“明德”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光明的德行”,或理解为“使德行光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三不朽”中“立德”列居首位。古人还言:“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厚德,方能载物。”由此可见,“明德”何其重要。

不过,当下的个别文艺工作者,不仅没有做到“明德”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失德”“缺德”等现象。演艺明星中,劈腿出轨者有之;吸毒嫖娼者有之;假唱抄袭者有之;炫富低俗者有之;酒驾偷税者有之……劣迹斑斑的艺人,连恪守基本道德都做不到,遑论“明德”?文学作家中,相互诋毁者有之;唯利是图者有之;学术不端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文学作家都德行失范,何谈“文以载道”?

虽然,此类文艺工作者,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他们中不少人都是公众人物,有的还颇有名气的“大腕儿”,因此,一旦相关负面新闻爆出,总能引起舆论热议,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更有甚至,部分失德失范文艺工作者,在受到法律处罚和舆论批评之后,依然故我,屡教不改。对于文艺工作者中存在的这些乱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必须把“明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明德”成为文艺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追求。

其实,回望历史,很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都是明德典范。高喊“坚信我们既然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就应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而断然拒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蓄须明志、息影舞台的梅兰芳;带领剧社义演了大半个中国,为志愿军捐献战机的常香玉……这些崇德尚艺的文艺工作者,不仅作品过硬,其高尚的人格更是受到世人称颂。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曾称:德艺双馨就是你的品质和艺德,两个方面都要好。我们古人一直说艺如其人,你艺术的修为有多高,取决于你的品质和素质。一个人的文明不在于你的学历有多高、学问有多大,而在于你的内心和品德。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品德,在他的艺术创作当中一定会表现出来。

诚如廖昌永所言,艺品如人品。一名德行缺失的文艺工作者,何以安身立命?何以彰显人格魅力?著名影星范冰冰偷税漏税、著名编剧于正深陷“抄袭门”、著名歌手羽泉组合之一的陈羽凡吸毒被抓、著名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纵然这些文艺工作者都有一些优良的文艺作品傍身,但是,他们都因为德行劣迹遭到了世人唾弃,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14年,中国文联在京举行文艺工作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并发出《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倡议书》倡议全国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中,用熟悉和擅长的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时刻不忘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守护者,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公众人物的良好社会形象,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为各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

但愿,文艺工作者们都能时刻牢记《倡议书》文末“戏比天大,德如地厚”的劝诫,在探索和创作文艺精品的同时,注重个人德行修养,争当“明德标兵”,将德艺双馨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与追求。

文/沈道远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