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两会大家谈 | 阻击课外培训“军备竞赛”刻不容缓
2019-03-12 22:49:22 字号:

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场“部长通道”继续开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不减负,学生不高兴,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教育减负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关提案议案估计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一方面表明代表委员为民代言,尽心履职,另一方面说明教育减负因牵涉面太广,要补齐这块“民生短板”,仍需时日。

事实上,自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教育主管部门陆续下达过数十次“减负令”,然而,实施效果却很不理想。去年3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称,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习时间“领跑”全球。全国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六七小时增长至8.1小时;中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7.7小时增长到11小时,在调查进行的5年间,增幅达到20.9%与42.9%。从当年末减负30条出台至今,时间过去不过两个多月,“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来”的尴尬局面不知有何逆转?

为中小学生减负之所以如此之难,其中既有教育观念问题,更关涉经济利益的社会化“配置”。近年有个热词叫“影子教育”,即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一些培训机构在学生家长中制造种种升学焦虑,使之不惜血本,加大对孩子课外培训的投入;同时又以丰厚的回报,掀起了体制内教师违规兼职的风潮,于是出现了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减负令”被公开稀释的怪象。

据统计,去年全国摸排了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其中27.3万所存在问题,已经得到整改的34.8万所,90%完成了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措词分析,要彻底规范课外培训这场收益数以亿计的“教育盛宴”,难度确实不小。

到底是谁让中小学生家长大面积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简约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分数。考试,目前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它的指向无形中调度着社会资源。但应该看到,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教育的公平、公正,分数是考试的重要量化依据。当下教育减负的关键在于怎样“调结构”,即从制度设计入手,建立、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让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培训逐步失去刚需市场。

陈宝生部长说,不要传播似是而非的所谓教育理念,不要给一些不良机构做代言人,不要给一些号称懂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一定要警惕。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环境好了,社会的花朵才能健康成长。他说到的教育舆论环境问题,绝非空穴来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某些“砖家”厚着脸皮为培训机构站台背书,可是桩轻而易举、一本万利的“生意”。为此,建议相关部门来个“约法三章”,让那些整天价向家长们灌“迷魂汤”的人,及时受到道德、法规的严厉约束。这,无疑是“综合治理”,让宝宝们高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肖竹

来源:红网

作者:肖竹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