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脱贫攻坚督察组到兴业县检查脱贫攻坚领域问题整改情况,发现该县农业局一份相关汇报材料存在照搬照抄问题。经核查,该县农业局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三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风险及防控措施情况汇报》既没有领导签字,也没有单位盖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改了个年份,且汇报的落款日期都是“2018年9月3日”。(3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纵观近几年媒体通报的“四风”典型案例,“文抄公”问题绝非个别,但像此次通报中“一份材料用三年”的情形则相对少见,特别是三年的材料竟然只改了一下年份,落款日期还全都一样,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很难相信在政府机构的存档文件中竟然会出现如此低级错误。
按照报告撰写人的说辞,“单位每年的具体实施方案都差不多,每年做的工作也都差不多。”因为工作“差不多”,所以干脆就懒得去细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直接简单复制粘贴,背后的根源可真不是一个“懒”字就可以解答。
或许当事人的另一番检讨才是真相,“我以为检查就是走过场,每年有一份汇报材料就可以应付过去了,没想到你们看得这么细。”不是检查人员看得细,而是任何弄虚作假的问题,必然经不起阳光的照射,只要拿出来晒一晒,问题自然难以遁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单位的工作任务相对固定,但每年必然会有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工作构想、新的工作举措,绝不可能完全延用去年,甚至前年的工作做法。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奋斗姿态,及时作出工作方法上的调整和变革,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反之,如果干工作只是为了准备材料、应付检查,以材料落实要求,靠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抠脑袋编材料、“写工作”,即使落在纸面上也是“虚浮飘”和“假大空”,又怎么可能经得起检查组的推敲,更别提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工作为谁而干、该怎样干?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可付诸现实,一些党员干部却始终难以聚焦工作,只想着敷衍应付,靠材料来编撰实绩,而不是压实责任,让每一项工作都真实可信。“一份材料用三年”就是其中一种典型,论及本质,就是个别党员干部身上懒政怠政风气的反弹。
尽管当事人和相关责任领导均受到了纪律处分,但这绝非终点。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以严格的问责倒逼党员干部作风提升,以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才是接下来需要下大力气的方面。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